标签:
人文/历史 |
对于大多数的民众而言,现在的电视剧就是两个字——消遣。如果非要掰扯什么文化内涵的话,恐怕所有的编导们都要下岗了。那些光华闪闪的大明星们,比起乡村中拖着两筒鼻涕的幼童们,强点儿有限。至于那些歌功颂德的东西,古人早有定论——俗不可耐。
当然,上面的说法也未免偏激,至少对那些圈子里的人来说,有失公允。一部集剧从编剧定稿,到筹款组班,浸透了艺人们的心血。环境对他们的限制太苛刻了。政策上的限制先不说,投资人的要求,观众的口味,都让他们较尽了脑汁。服装、道具、人员、场地及拍摄设备等等的租用费用,则是能省就省。至于文化内涵的问题,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多年来环境的制约,早已使文化内涵与大众艺术分道扬镳了。也不能全怪他们,他们也算是兢兢业业的一群人。
相对而言,古装剧给了他们更大的腾挪的空间。有位演员说得好:谁知古人是什么样子?蒙着演呗。
然而即便是古装剧,也离不开衣、食、住、行,否则就不叫生活了。前三者先不说它,仅这一个“行”字,就可以难倒所有的导演。
当年秦始皇扫平六合,统一了版图。此外还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其中就有一条“车同轨”。实际上轨道交通的问世,也不过两百年而已,那么“车同轨”的轨字应该怎么理解呢?其实就是车辙。
有那么句话,叫“前有车,后有辙”。这个车是指以马为动力的马车,车辙就是马车的轮子在地上压出的两道沟。
在古代,甚至在解放初期,马车都是陆地上的主要交通工具。那时也没有胶皮车轮,车轮都是木制的。路也不像现在都是柏油路,而是土路。载重的马车在土路上压来压去的,就压出了两条车辙。
我小时候回老家,见过这样的车辙的道路。两条车辙像两条龙一样,蜿蜒而去,伸向远方。秋庄稼长起来后,两边都是青纱帐,能看出一里地就不错了。
谁有兴趣的话,可以把所有的古装剧都找出来,看看能否找到这样一条路?因此,这才是古装剧中无可避免的败笔。
注:每次出题,结果都可能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之外。我想,至少朋友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课堂上没有的知识。
另外,我希望朋友们能够因此养成动脑筋的习惯。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出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的好习惯。不至于人云亦云。一个独立的人,就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