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雅与俗的区别,让人有一种熟视无睹的感觉。似乎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却又无法描述清楚。一思考这个问题,就会有种百爪挠心的感觉。
简单地做一个定义的话,雅与俗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各自学识含量的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学识与知识,在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一点需要每个人自己细心品味,准确地说,是领悟。
有朋友讲,雅与俗是相对的。我的评价是:答案完全正确,却不能得分。因为这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也就是说,这是个万能的答案,不能算数的。
具体应该怎么描述呢?
雅生于俗而高于俗,这其中要有一个超越的过程。因此,雅与俗的差别在于层次的不同,境界的高低。一个雅人就像是一支荷花,从污泥中破水而出,在月光之下随风摇摆,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与别的荷花,只能是遥相呼应,用其香气做交流。即便成为残荷,依然是孤高挺立。因此,一个雅人是孤独的,耐得住寂寞的。
雅人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真性情。
一个雅人,可能会率性而为,做出俗不可耐的事来;一个俗人,却绝对做不出雅事来,因为境界不够。在现实当中,雅与俗的不同,体现出品位的差异。
雅人之间,心意相通,可以意会,无需言传;俗人之间,貌似亲密无间,废话总是说也说不完。
也许,俗的唯一优点,就是更富于人情味吧。
古人云:论至德者不和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追求“至德”,并奉行“至德”的人称为雅人,此为大雅。
在某一领域达到很高境界的人,也可以称为雅人,此为小雅。比如说一个极品的音乐家,一个极品的诗人。就目前来说,极品的诗人没见到,反证却是一抓一大把。例如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芙蓉姐姐”。
现在有人开始对李白指指点点了。坦率地将,现代没有人有资格对他指指点点的,那是一位接近了“禅”的境界的大诗人。不过现在是一个媚俗的时代,对大家的要求,不能过于苛刻。能附庸风雅,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与李白同时代的杜甫,也是一位雅人,是一位寓雅于俗的人。
王安石是位雅人,是个雅得让人讨厌的人。
司马光绝对不能称为雅人。他司马光砸缸救人,又不是发生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他不炒作别人怎么会知道?
苏东坡是位雅人。因为他有真性情。不畏权贵就是一种真性情。虽然错了,但是没有认识到,就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也是真性情。
据说有一次,他溜进了王安石的书房,看到了王安石没写完的一首诗作: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心里很不以为然,心说了,你堂堂的一品宰相,怎么一点常识也不懂啊?谁不知道菊花是在秋天开放的,顶得住秋风,抗得住霜雪。
他并不是想想就完了,一定要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于是以下犯上,大大地嘲讽了一番。
王安石见苏东坡讽刺他,也很恼火啊。这个小兔崽子,你学问不够,还尖牙利嘴。一纸调令,把苏东坡调到地方上,做了一任的武装部的副部长。当苏东坡看到菊花在秋风中凋零的景象,果然茅塞顿开,学问大长。
雅人不会每天绷着个脸子装深沉的,开起玩笑来也是妙趣横生。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长得额头比较前突,眼窝比较深。于是苏东坡经常拿妹妹的缺陷开玩笑。说什么“身躯未离闺阁内,额角已到画堂前”;“几番拭目深难到,流却汪汪两到泉”。
苏小妹也是个雅人,心说了,你做哥哥的怎么这么没风度啊,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怎么不看看自己那张大长脸,比马脸还长。也不客气地说:前年两滴相思泪,今天未流到口边。知道苏东坡在感情有痛处,专门揭哥哥的疮疤。苏东坡误会了,以为苏小妹也为感情苦恼了,于是帮她找了个有文采,没官运的老公,省得在官场上到处去抛头露面。
雅人有雅兴,雅兴各有不同;俗人有俗气,俗气彼此相通。新浪网深谙此道,为俗人们开辟了广阔的交流园地。当你上传文章时,看看那一长串的、分门别类的目录就知道了。
朋友,你也许就是一颗蕴涵着雅人素质的种子,正在等待着发芽呢!
再罗嗦一句:通俗的,不一定是就是庸俗的.平庸的并不一定就是俗气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