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舌战群儒”看诸葛亮的公关技巧

(2007-08-17 08:17:09)
标签:

随笔/感悟

诸葛亮

周瑜

三国

分类: 观点-及杂文
 

    汉朝是由平民刘邦所创立的一个王朝,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所建立的王朝。但是,并没有改变人们心目中,由豪族世家来统治世界的基本观念。直至两千年后的今天,这种观念一直牢牢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
    到了汉朝的末年,这种豪族统治观,正处于一个新的上升阶段。也许正是处于这种缘故,罗贯中先生对以刘备为首,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平民政治家们,倾注了深切的同情,使他们成为了千古风流人物。井市出身的刘备,与农民企业家出身的诸葛亮,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汉代末期,天空中的一颗颗璀璨明星。
    刘备奉行的是亲民政策,愿与民众共生死,获得了相当的好评,也使平民出生的有才之士,看到了希望。在刘备麾下做事,成为了诸葛亮的唯一选择。《三顾茅庐》使得两个人的形象相得益彰。而诸葛亮那平民式的谈判技巧,也让豪族世家出身的、靠虚名混事的口舌之士们,目瞪口呆。
    当刘备被曹操追杀得屡战屡败,已无容身之地的时候,诸葛亮先生勇敢地担当起了特命全权大使的重任,去东吴进行国际谈判,准备联吴抗曹,使自己求得战略上的喘息之机。
    诸葛亮的这次外交行动,在后世之中,也只有宋美玲的美国之行,可以与之相媲美。不但获得了国际上的支持,也使自己赢得了战争中的胜利。
    诸葛亮的东吴之行,最大的特点是不墨守成规,以随机应变的方式,展示出了自己的外交风格。
    周瑜是东吴的实权派人物,也是鹰派的代表人物,能否拿下周瑜,是诸葛亮东吴之行成败的关键。在闲谈中,诸葛亮告诉周瑜:曹操南下的目的,就是要抢你周瑜的老婆。为了安置你老婆,已经建好了一座《铜雀台》。为了使周瑜相信,诸葛亮旁征博引,说得周瑜义愤填膺,发誓与曹操势不两立。结果还没有开始正式的谈判程序,就和周瑜统一了认识。
    平民出身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生活的历练经验比较丰富。初次见到孙权后,诸葛亮立即改变了原定的谈判策略,准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拿下孙权。
    诸葛亮先是用夸张的方式,分析了曹操集团的实力,说道:曹操实在是太强大了,你打不赢的。识时务者为俊杰,我看你还是投降吧。
    一番话,把孙权给气糊涂了,忘了诸葛亮大老远地跑到东吴来,是干什么来了。气愤地问道:我听说刘备被曹操打得屁滚尿流,怎么不投降曹操呢?
    不料诸葛亮很无赖地说:我们刘总是皇亲国戚,怎么能与曹操这样的贼子同流合污呢?
    孙权气得拂袖而去。周瑜埋怨说:你怎么回事啊?怎么能擅自改变我们一起订好的方案呢?这下好了,看你还怎么谈?
    诸葛亮笑道:我看孙总是个豪杰,可是他心中有疑虑。不激起他的斗志来,让主和派一忽悠,他就又没主意了。这回咱们只能是我来唱红脸,你来唱白脸,等他虚心来求教,再把破曹的策略告诉他。到时那帮主和派也就没咒念了。
    周瑜心想了:行啊!我们贵族教育中,可没有这一套。心中鄙视诸葛亮,却又不得不按他说得去做。结果还是两人联手,说服了孙权,坚定了与北魏集团死磕到底的决心。
    周瑜对孙权说:诸葛亮这家伙很有一手的,您虚心一点,看看他有什么破曹的计策?于是孙权又把诸葛亮找来,说:我最近有点上火,心情烦躁,诸葛先生不要见怪。
    诸葛亮再次为孙权分析了局势后,说道:东吴国内,谁都可以投降曹操,唯有您孙总不能投降。您想啊,别人到了北魏集团,还能混上个一官半职的,您孙总到那里能干什么?总不会封您个一字并肩王吧。所以您打也要打,不打也得打,您根本没有退路的。根据可靠消息,北魏集团的资金链已经出现了问题,蹦盘已经为时不远了。只要您能挺住一段时间,我们刘皇叔就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回战胜北魏集团,绝对是稳操胜券。
    这一番话,说得孙权热血沸腾,对周瑜说:谁再说出投降的话,立即给我撤职查办!
    诸葛亮的最后一关,就是要说服东吴的众议院。这里是鸽派的大本营,孙权对这帮腐儒也感到非常的头痛。这帮人对经济管理还有一套,可是一谈到军国大事,一个个迂腐之极。于是在正式的和约签订之前,孙权让诸葛亮先去接触一下这帮人。
    众议院的议长张昭首先向诸葛亮发难:听说刘总遇到先生后,比喻为“如鱼得水”。准备以荆州襄阳为根据地,实现中部崛起的计划,可是现在这些地方都被北魏集团全资收购了。先生怎么看这件事呢?
    诸葛亮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等他们建设得差不多了,我们再收购回来就是了。
    张昭故作不解地说:刘总没遇到先生的时候,还可以纵横寰宇,可是得到先生之后,反而被曹操打得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地。先生又怎么解释呢?
    (注:刘备为什么不去据守襄阳呢?为什么会轻易放弃这“兵家必争之地”呢?要知道,襄阳与樊城只有一水只隔。我只想告诉大家:不要把书上的文字当成了真理。对于小股部队来讲,据守襄阳,无异于是送死。历史上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不过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意义而已。)
    诸葛亮说道:重病只能用缓药来医。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又举了几个经典的战例后,总结说:当年的管仲、乐毅,也不过如此。韩信在刘邦的手下,也不是百战百胜,最后还不是一战定乾坤。这怎么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人能比的呢?有些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一席话说得张议长哑口无言。这时虞翻议员站出来说道:北魏集团实力强大,你们不过是被打败了,前来求救于人,怎么能这么大言不惭呢?
    诸葛亮说道:我们虽然打不过北魏集团,所以现在退守夏口,等待时机。你们兵精粮足,又有长江天险,还要唆使孙总投降,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说得虞翻议员无言以对。
    东吴众议员们纷纷发出责难,被诸葛亮一一驳倒。有个叫陆绩的议员绷不住劲了,站出来质疑刘备的学历问题。提出这种无聊问题的人,肯定层次高不到哪儿去。诸葛亮定睛观瞧,笑道:我还以为是谁呢,原来是到袁术家去作客时,偷人家橘子的那个小孩儿啊。那时你年纪小,偷橘子回家给母亲吃,别人还可以原谅。现在人虽然长大了,可见识怎么还是没有提高啊?
    说得陆绩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众议员们这次有了自由发言的机会,显得很没风度,不依不饶地盘问起来起来,没完没了,最后被黄盖将军赶来搅了局。这位黄盖将军,就是那位在历史上因为有被虐倾向,而千古留名的将军。不过这位黄将军也是有真本事的人。
    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刘氏集团与东吴集团终于达成了共同的协议。诸葛亮历经曲折,总算是完成了出使东吴的外交使命,


    反观现在电视新闻中的谈判场面,大家衣冠楚楚,正襟危坐,拿出讲稿照本宣科。看起来真没劲。这也许就是因为“龙生龙,凤生凤”,近亲繁殖,最后造成了血统退化的缘故吧。

 

注:浓睡不消残酒。如果你不喜欢此文,就当是酒话罢。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