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然派命理_许西川
自然派命理_许西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5,901
  • 关注人气:4,6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开命运的奥秘>>-----自序

(2007-02-11 18:05:45)
分类: 花开花落知多少
 

命运每天都伴随着每个人。有人天生就相信命运;有人则是经历坎坷才开始探索命运;也有人志得意满地宣称:根本不相信有命运这东西。我则属于那种天生就相信命运的人。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自幼对天干地支就很感兴趣,可是在那个时候,没有人告诉我天干地支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也看不到这方面的书籍。对于算卦、算命这些概念,还是成年以后才知道的。记得在十岁以前,我已经可以把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一一对应起来了。至于对天干的了解,说来让人难以置信,我是从《水浒》这部古典小说中了解到的。

   古人排兵布阵,要依据天干五行,用五色旗帜来确定方位。我硬是把十个天干,一个字一个字地从字里行间抠了出来。至此才对天干的五行属性,及地支的时间与空间属性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后来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和一位老农学会了地支掌诀。那位老农也只是会用掌诀来推算十二生肖。那时农村的老人,差不多都有这么一手。

根据传言,邵伟华先生在成名之后,在装卦时还要翻书。为了装卦方便,他才发明了六十四卦速记卡片。我由于可以熟练地应用掌诀,学会装卦只用了几分钟,可是领悟解卦的技巧却用了几年的时间。不过,我心里非常感激邵伟华先生,我看的第一部关于算卦与算命的书籍就是他的作品,使我知道,我也有机会学习这些技术。

喜欢命理学的朋友大约都有相似的经历,看了不少的书,参加了不少的学习班,仍然徘徊在命理学的大墙之外。有些朋友干脆一边学命理,一边学紫薇斗数,意图相互参证,揭开命理之迷。事实上,根据我的几位朋友的经历来看,效果并不理想。我想,这也许是因为两种方法的思维模式不同吧。也许是由于性格的关系,我并没有走其他人的老路,还是死死地抱着干支学不放。自从读了几遍《滴天髓》,领悟了一些算命的技巧后,就一直在艰难地在徘徊中前进。因为总是发现有看不懂的命局,总是会遇到找不到命理依据的事项。这时出现了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这位人物就是命理学圈子里很有名气的卜文先生,他的大作《命理珍宝》和《命理瑰宝》是很值得一读的作品。虽然我与他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我还是认为这两本书是命理学圈子里最具有价值的作品之一。这两块《宝》的前身是他编写内部教材,通过分拆而写成的。正是他的教材帮助我突破了瓶颈,开始转换了解析八字的思路。前不久,他同邢铭芬老师合作出版了一本《盲人断命轶例集》,我读了不下三十遍。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领悟。在此我非常感激素未谋面的邢铭芬老师,她记录下了如此珍贵的资料;同时也很感激卜文先生,把这些记录展示在我们命理学研究者的面前。如果我们不积极地研究、破译这些难能可贵的记录,很有可能,这本书就会成为千古绝唱。中华民族文化的这点精髓就此湮灭在我们的手中。基于上述想法,我很想就此书写一本导读,把自己的领悟告诉大家。由于两位老师已经在书中做了精彩的讲解,没有这些讲解,我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领悟。所以我的想法很可能让人觉得有点续貂的味道,因此准备从一个新的角度写出自己的感悟。我将不再使用“导读”一类的字眼作为本书的书名,而我想做的不过是一点抛砖引玉的工作,为了民族文化的薪火不至于断绝,为了早日向世人揭开命运的奥秘而略献绵薄。

在动笔之前,很想能与这两位老师沟通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正在感到无奈之时,恰好卜文的一位弟子要结婚,并向我发出了邀请,准备借这次婚礼与卜文沟通一下。在此也希望他们早日把其余的盲师断命案例早日公布于众。见面后方知,两人已经分道扬镳了。

书名定为《揭开命运的奥秘》,里面各自成体,都加了副标题。就我个人的愿望,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贩夫走卒,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由于经常阅读网络作品,难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些网络的味道,希望读者能够包容。

                                        丙戌年仲春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社会的BUG
后一篇:寂静的夜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