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北京送走了昨天的阴霾天气,阳光普照。
北方的人,会在这一天煮腊八粥,泡腊八蒜。再往从前,人们已经开始置备年货了。
现在人们对过年的概念,只是过个除夕,全家吃个年夜饭而已。过去人们对过年的重视程度,是现在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可以说,一到腊八,就开始了进入过年的序曲,零星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过年的节目,名目繁多,到除夕进入高潮,到正月十五看过了花灯才算结束。其中还有初一过大年,初五过小年的说法。
记得在2002年,我正热衷于网上聊天。初五的这天,我正在网上抖骚包,有个女孩子主动找我说话,说是被我的开场白所吸引。那时正是我才气纵横的时期,每次都会先说一段漂亮的开场白。只要是有点文化内涵,并且没有聊友的人,都会被我吸引的。有一次误闯了“断袖帮”的地盘,被他们围追堵截,总有人要约我出去。不知这些人之间是怎么联络的,我换了几个聊天室,也摆脱不开,只好下钱了事。
那个女孩子(凡是比我年纪小的,都这么称呼)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好!我叫小念。”
我一看就乐了,心说:还有这么幽默的女孩子。今天是初五,你叫“小年,”到了正月十五,你是否就该叫“花灯”了?传说中,“年”是一种怪兽,先看看这个小怪兽说些什么。
于是我打上了“我叫西川”几个字。
她是四川人,听了我的名字,不知道会有什么感触。她接着说:“我叫刘念。”
这下更有意思了,大名小名连起来,就是“小年留念”。于是和她聊了起来。
她刚刚在北京“新东方”学了一年的英语,申请了去美国的签证,没有通过。还准备到北京来。给了我一个北京神州行的号码。以后又在网上和她聊过一回。
记得到了惊蛰这一天,我整理电话号码,又看到了她给我留下的号码,就随手拨了一下。没想到真的打通了,可没有人接听。过了一会儿,她把电话打了过来,彼此确认了对方的身份,就在电话里聊了起来。如是,通了几次电话。有一天我正和几个朋友吃饭,忽然收到了她的短信,说是在我家的附近,问我是否愿意来看看她。我问她是怎么过来的,她就说不上来了。原来,她不过是从地图上查到了我家附近的一个地方。从此,我们开始了一段很深的交往。
她在北京站住脚后,就自动下线了,但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她遇到比较尴尬的事时,还会找我出面。从她的命相来看,2006年是很糟糕的一年,我们也断了联系,不知她是怎么度过的。但是“小年留念”的故事,已经留在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