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基地之水行职教特色 固实践之本兴名师之业

标签:
名师工程师资培养总结职业教育教育 |
分类: 名师培养 |
这篇综述和总结是我作为杭州市第二轮名师工程职教基地主持人,对5年来名师培养的阶段性回顾,发表在《杭州职教》2013年第三期的“名师成长故事会”专栏中,用8个镜头和片段回忆和见证名师们的成长。题为《借基地之水行职教特色
“在职业教育的前线,坚守着我们这样一群人:
也许我们不是纯粹的技术大师,但我们是最懂得教育的技术能手。
也许我们没有教育家的睿智与才华,但我们有属于自己别具一格的人格魅力。
我们,23位来自旅游、商贸、财经、汽修、机械、园艺等11个专业和学科的职教名师,用智慧和勇气耕耘着职教这片沃土!
我们,在职教这方小小的土地上,用青春和生命表达对生活的感激!
当我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感知职教的辽阔天地时,我们坚信只要自己的情感在哪里,哪里便能将我们打动!
立足专业,创新培训方式;
围绕专题,创造名师论剑平台;
强化专业,加强实战训练;
走入企业车间,向一线师傅取真经;
师徒结对,教学相长;
精彩演绎,营造快乐课堂;
短短的四年,我们向大家交出了无数份满意的答卷。
教者有心将春风化为细雨,使知识融入生活;学者有意将清新凝于瞬间,把技能驻于心田。
感谢每一位在这块土地上付出情感和劳动的耕耘者!”
【团队简介】
杭州市第二轮中小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职高专业课教师这个团队共有23人,其中名师培养对象为6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为17人;同时有省特级教师3人,校长(书记)、副校长4名,教研员4名,涉及旅游、商贸、财经、汽修、机械、园艺等11个专业和学科,来自杭州市17个中等职业学校或研究机构,是本轮所有名师培养实践基地中情况最为复杂一个团队。
【亮点特色】:
职高实践培训基地在杭州市教育局高师处和杭州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领导和指导下,四年的培训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四个亮点:
一、
职高专业教师的名师工程有别于普通高中的培训模式,在立足课堂为第一实践源的同时,必须同时立足于“专业”和“企业”这根主轴,通过观摩学习、交流互动、沙龙研讨、合作磨课、实战演练、微型论坛、微格教学等多种培训模式,“更新理念、接轨行业、强化专业、科研创新”,开启名师发展直通车,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赏。
基地专门聘请了夏茂忠、倪爱勤、张金英、周文涌、于明远、洪彬彬等多位实践指导教师,以及企业导师对学员进行针对性指导工作。并在2008年第一时间建立了QQ群:杭州职教名师团队(群号 92610532),以及资料中转站ftp://218.108.18.45,加强资源共享和交流。
二、围绕理实一体教学专题,创造名师论剑平台
“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成为了名师们热议主题。四年来,学员们始终围绕“职高专业课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模式”这一主题开展系列研究探索,首先从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学设计入手,每位学员从选题背景、教材分析、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检测评价、教学反思感悟等诸多环节进行了交流分析、展示。同时通过学员论坛展开了热烈研讨,很多老师对理实一体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撞出了思维的朵朵火花,使得教学实践经验融汇,推出思想的层层浪花。每一位老师展示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学员们又从不同侧面不同纬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建议。实践导师们对每个名师的设计进行了点评,帮助学员们系统地梳理了思路和方法。通过这种现场磨课,使名师们慢慢找到了答案,可谓演绎了从“破冰”到“融冰”、从“舌战”到“实战”的完美过渡。
四年来名师们坚持这个职教课堂教学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实践、探讨、尝试、反思,总结。2012年10月27日,杭州市第二轮中小学“名师工程”首批成果出版答辩会在杭师大继续教育学院举行,综合组专家评委由教科所韩似萍、教育局高师处瑶程黎、杭师大继教院童富勇组成。职高专业组提交的成果名称《理实一体:职教课堂创新教学新路径》,通过答辩获得专家们的高度认可,经过全体学员讨论修缮后,现正式通过科学出版社审核,争取明年出版。
三、强化专业,加强实战训练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质量的首要指标。无论是在传统的教室还是在先进的实训室里,如何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既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必需的相关的就业能力,从而能从容面对即将走上的就业岗位,这是中职专业课教师关注的永恒话题。四年的实践培训,基地主要依托各职业学校,针对学员的专业特色,开展有效的备课、说课、磨课、上课、评课等一系列实战演练授课活动,名师们的足迹踏遍了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杭州市人民职校、杭州市旅游职校、富阳市职业高中、桐庐职业技术学校、建德新安江职业学校、余杭乔司职高等校园、教室和实训场地。
镜头一:2010年11月全体名师集中在新安江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实践模块”环节的培训活动。期间,名师们独创得进行了“三人协作团队课”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这种课堂教学形式为理实一体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显示名师的教学功力和课堂驾驭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内涵和“三人协作团队课”考验的是老师们的教学功底,融入的是每位老师各自智慧,体现了每位老师的不同风格,突现了老师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精神。
镜头二:2011年5月24日至29日,2011年度杭州市第二轮中小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职高专业课实践培训活动在桐庐县职成教中心、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举行。本次活动开展了“课堂教学展示”、“师徒结对”、“磨课研讨”、“实训基地建设”、“名师成长档案”和“校企合作课题论证”等一系列活动,学员们在课堂内外演绎精彩,在论坛上下共享智慧,既磨砺了技艺,又彰显了风采,有效提升了教学技艺,促进了名师的专业成长。
本次实践教学模块,学员们共开设了三节公开课:杭州市乔司职业中学的凌静老师开设了服装专业课《二方连续纹样》、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的钟霄蕾老师开设了美术专业课《触手可及的“灵感”》、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的陈海萍老师开设园林专业课了《植物营养生长与环境》。
镜头三:
2012年10月17~21日,杭州市第二轮“名师工程”职教专业学科全体培养对象在杭州乔司职业高级中学开展2012年度实践培训。本次培训中,乔司职高凌静老师的《面料再造》示范课在服装专业实训室中进行,让全体观摩者有幸看到了学生在她引导下现场设计制作出的美轮美奂的服装图案设计;杭州电子信息职校的朱海波老师和交通职校的楼红艳老师均是借班上课,朱海波老师从乔司职校的校园文化入手,迅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导入了《小工具,大效果——WORD2007之任务5.2》教学内容,以“自荐书”、“班级介绍”等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顺利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楼红艳老师的《识读停车灯线路》从情境创设开始,以典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完美诠释了任务解读、任务实施、任务拓展三大步骤,更以“配-找-画-写-拓”五大步骤展示了工科类专业课教学严谨的任务实施教学方式。
三堂课都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真正体现了理实一体,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互动的过程中“做中学,学中做”。无论是教学者还是观摩者,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不断提炼反思,不断尝试摸索,不断关注预设与生成,不断探讨课堂的整体性与层次性。对每一个学员而言,课堂观摩更是一个交流与成长的过程。”
四、走入企业车间,向一线师傅取真经。
只要名师学员们到了哪个学校,一定为成为焦点人物,也引来了众多粉丝。在实践培训期间,基地专门到农村薄弱学校进行师徒结对和课题研究指导等工作。
镜头四:2011年学员们到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实践和支教期间,九位名师与桐庐职校的青年教师“师徒结对”,通过结对名师们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进行一对一地相互交流指导和学习。在探讨与交流中,教学理念得以升华,教学行为得以到改善,教学技艺得以提升。
镜头五:2011年8月基地专门组织安排了2010年度 “杭州市职教教坛新秀”和 “名师工程”学员共同研讨。共安排了四位新秀代表进行说课活动,相关学科的名师进行点评。新秀们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感悟等诸多环节进行了交流分析、展示。名师学员这四位老师的说课,给出了中肯的评价并指出了修改的建议。不同的观点激烈碰撞,思维的火花频频迸发。每一位老师展示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学员们结合自己实践的经验从不同的纬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建议,场面异常热烈。这种现场说课和点评,使教坛新秀们以及“名师工程”学员们在不同层面上都有了不同的感悟和理解。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一次一次重构中,日趋成熟起来的。这是成为“名师”的必经之路。
镜头六: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体制形式,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所在。在桐庐实践培训期间,学员们深度参与课题研讨论证成为培训的又一个重点。《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培育中职人才》作为浙江省教育改革和开放式试点项目,是桐庐县教育局牵头、桐庐职技校负责研究的省级立项课题,学员们从“来自企业的诉求”出发,对项目改期的条件和优势、保障条件,以及项目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操作措施,提出了若干问题。大家踊跃发言,积极献计献策,就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订单班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展开交流,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实践导师倪爱勤、于明远、周文涌等特级教师也系统梳理了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在研讨中,大家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分享经验,寻找对策,共谋发展。
2012年11月7日至12日应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的邀请,基地专门组织了职高专业组全体名师学员组成的调研组,对该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了“课堂观察与教学会诊”为主题的专题教学调研。
名师调研组在听取萧山二职校长陈金贤、副校长曹鹤鸣对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所作的汇报后,调研组全体成员通过分组推门听课、检查备课情况、作业批改、开展教学沙龙研讨会、开设主题讲座、组织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对该校教学情况作了全面诊断,学科和专业涉及语文、数学、体艺、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德育、园林、英语、旅游、计算机10个专业(学科),共计听课116节,组织教学沙龙16次,一对一面对面反馈达150人次以上,还举办了3场“微型论坛,名师成长”专题报告会,“感动杭城”十佳优秀教师吴俊峰、省特级教师沈柏民、省春蚕奖获得者凌静三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优秀经验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示范与推动作用。
在调研反馈会上,调研组对萧山二职的常态课堂教学管理给予很高的评价,包括教师课堂基本功扎实、作业布置与批改及时、导学案运用充分,高职复习较有体系等等。同时,调研组也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从教师个人层面,希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从教研组层面,希望通过开展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团队力量,来提升教学的价值、效果、效率和魅力;从学校层面,希望学校创新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和战斗力。
七、微型论坛,百花齐放
微型论坛是实践培训活动的创新点。每个名师学员围绕一个研究主题或观点,用30分钟时间做专题讲座,并要求抛出问题与同学们互动交流,从2010年开始,实践培训增加了这个展示名师们风采的平台。
镜头七:在2010年在建德职业学校的实践培训活动,名师学员们从重点探讨课堂教学“设计技术和研究规范”转向深入关注“教学设计和教育研究的思想”,在名师们发表的观点中,突出强调了“根据‘教什么’策划‘能怎么教’”的思想,极大限度地彰显了“教学设计”乃至教育研究与探索之本义,逐渐推动教育教学领域的探索工作从“技术”转向“思想”,那么“根据‘教(研)什么’策划‘能怎么教(做)’”之风占据主导优势的日子一定早日到来。
名师学员麻来军在谈到立项课题结题工作中提出:“那种一提研究则大多聚焦“规范”,且至今仍在突出强调研究文本的规范,以至于许多人,包括不少学校领导,都没有真正认可和接纳它,究其真因,其实是“规范优先”的评审现实使然。”“思想路线”盛行后,那么“课题研究报告”应重点关注其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中“做了什么,是否有效,有无创新和突破”,让高等级文本成果与其相关的实践成果交相辉映,从而让一线教师因信服而追随。如果这样且长期坚持,则一定能引导教师朝向“能教、会研、有思想”的目标提升自我。
镜头八:在2012年余杭乔司职高举办的微型论坛上,杭州市人民职校的章彩华老师以“同行·青春”为题,用精致的PPT、以班主任的角度话语“一个班级一个学生一位班主任要做的事,一个班级一群学生一位班主任要做的事,一个班级一群家长一位班主任要做的事”,与大家共享了与学生“同行青春,守护青春”的饕鬄大餐;乔司职高的凌静老师的《名师成长与教育科研》分享了她的成长历程与教科研的鱼水关系;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名师成长的闪亮轨迹,教育科研的力量以及敬业爱岗的精神品质;杭州市西湖职高的麻来军副校长结合西湖职高教改情况,从课题背景、基本架构、操作策略、保障措施及实施成效等各个方面与我们共享了《构建中职旅游服务类“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也引发了学员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更让我们中职校企合作如何提高实效性,真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成为大家共同探讨交流的热点话题。
来自建德新安江职业学校夏喜成书记用理性的目光审视了《关于中职教学及管理的思考与行动》抛出了“学习力核心观”,引发了学员热议。他深刻提出对于学习力普遍低下的职校生群体,先“课程改革”后“学习力建设”或轻“学习力建设”重“课程改革”都不利于突破职教困境,建议优先考虑或至少要与课改同步推出“学习力提升工程”;教师的培养要着力解决以“动机唤醒、兴趣激发、信心增持”技艺等为核心要素的“教育力”提升,这也是学校教育迫切需要切实破解的一道永恒的真命题。
这种培训形式热烈又不失严谨,漫谈式又不失学术性,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彩就在于此吧!
职高专业课实践培训基地成立以来,一直得到杭州市教育局高师处和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领导的关注、关心和指导。2012年10月在余杭乔司职高培训期间,杭州市教育局高师处孙青峰处长、程黎瑶副处长与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童富勇院长、叶华老师等一行专门对基地的实践培训情况进行了检查和督导。
督导团饶有兴致得聆听了凌静老师的公开课,参观了服装专业的实训教师和特色工作室,观摩了学员微型论坛,并召开学员座谈会。在会上,督导团充分肯定了职教专业学科名师工程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学员们提出希望。童院长热情洋溢地谈到:“我对职业教育充满着感情和热情,研究过职业教育史,参加今天的培训活动,希望名师们立足技能、立足教学,将自己实践中的心得、想法和实践经验认真总结提炼,形成‘眼睛亮、特色新’的风格。”最后孙处长也勉励学员们要珍惜这样的培训机会,通过培训、交流和研讨,中等职业教育要真正转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发展之路,希望大家能认真总结梳理培训后的收获,尝试新的突破,成为杭州职教的新生代领军人物。
【基地成果】:
一、汇编出三本杭州职教名师作品集:
《实践——名师教学设计案例集》、《探索——名师立项课题报告集》、《收获——名师教学感悟与札记集》,作为三年实践培训的阶段性成果。
收集了各学员“个人荣誉集”、“教学设计集”、“培训日记集”、“教学反思集”、“科研课题和教科研成果集” 以及个人“录像公开课”等材料。
2010年沈柏民、严家强、俞艳三位老师荣膺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在他们的指导引领下,三年来,我们的名师们也逐渐成为“明星”:2011年,杭州市第二届“感动杭城十佳优秀教师”评比结果揭晓,桐庐职教中心的吴俊峰名列其中,成为最能感动学生和家长的优秀教师,也是职教界的骄傲。在刚刚揭晓的杭州市三八红旗手的榜单中,杭州市美术职校钟霄蕾成为杭州教育界的2个代表之一。杭州人民职校的章彩霞老师作为学科专家,成为2011浙江省“百人千场”名师支教活动,赴宁波大榭中学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杭州市中策职校的沈柏民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金奖,成为金牌教练;杭州交通职高的楼红艳老师在浙江省汽修专业课改中成为引领者,在全国全省培训和示教,获得广泛关注;在刚公布第五届杭州职教教研大组成员中,我们的23位名师学科带头人全部当选,显示了他们在各个专业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总结语】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是一种责任,培训更是一种动力和催化剂。成绩只代表过去,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又将在等着我们,我们不断开拓创新、脚踏实地,为名师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争取更大的成绩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