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筑短命的主因不是质量问题而是规划问题

(2010-04-06 14:43:43)
标签:

建筑短命

质量

规划

建筑垃圾

爆破

拆除

领导

方向

杂谈

分类: 冰点时评

 

建筑短命的主因不是质量问题而是规划问题

城市规划朝令夕改,建筑想不短命也难

鲁开盛

 

每年中国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和水泥用于建筑业,产生了巨大建筑废物。现在政府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4月6日《中国日报)》

http://www.chinadaily.com.cn/zgrbjx/2010-04/06/content_9687318.htm

 

外国友人惊讶于我们的大兴土木,曾有朋友调侃我们常年生活在一个大工地上。面对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们更多的是见怪不怪:我们确实见多了拆了盖、盖了拆,甚至马路也是经常遭遇“破土施工”。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此番话,无疑是代表了中国政府的认识。显然,如此短寿的建筑将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

相比中国的“三十而夭”的建筑短命,发达国家建筑的寿命就要长得多。像英国的平均寿命达到了132年,而美国的建筑寿命也达到了74年。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延长建筑寿命,关乎可持续发展,更关乎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但是,“现在政府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就能起到延长建筑寿命、减少建筑垃圾的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

政府号召房地产企业提高建筑质量,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不能保证建筑质量的房地产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就不能参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还谈什么“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

一些建筑物的拆除的确是因为质量出现了问题,比如“楼歪歪”“楼脆脆”等就属于不得不拆、不拆不行的范畴。可是,我们见得更多的建筑物的拆除,却并非因为建筑质量问题,而是因为城市规划的“朝令夕改”和“见异思迁”。

前几天,扬州两个入住不到10年的住宅小区差一点就被整体拆迁;有“西湖第一高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2007年1月6日被爆破拆除,尽管其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但实际使用不过13年;使用仅20年的四星级青岛大酒店在3秒钟爆破后变成了一堆废墟,而重庆的隆盛大厦从交房到被拆仅有6个月时间……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规划跟着领导变”是建筑短命的关键因素。领导换一届,规划就得跟着换一回。笔者所居住的北方某省省会的城市规划,就是来了一个领导人就换一个新思路。省会的发展方向,从前天的“向西南”到昨天的“向东南”再到今天的“向东北”。正因为如此,一些“年富力强”的建筑因规划改变而被拆除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的滞后、混乱与未来城市发展步伐不协调,即使建筑质量再过硬也难逃“夭折”的厄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