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PTSD(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指遭逢灾难意外等巨大压力后引发精神上重复经历创伤经验而出现相应症状,患者可以出现反复闯入意识或梦境的创伤体验,高度的惊觉状态,与社会隔离和回避行为,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作息或社会活动。
具体表现为:1、情绪方面:紧张、焦虑、抑郁、悲伤和恐惧。2、认知方面:对创伤性事件的记忆增强,对前途悲观、失望甚至绝望,有自杀倾向。3、行为方面:工作能力下降,兴趣减退和社交技能丧失,脾气暴怒或易冲动。4、躯体症状方面:失眠、多梦、早醒、食欲下降、心迹、头痛、全身不适等多种躯体不适表现,部分病人还会出现血压、心电生理及脑电生理的变化。
创伤引起的心理问题包括性格变得冷漠、情感麻木、逃避、愤怒、惊慌、分离、沮丧无能感,有的表现神经衰弱综合症。
PTSD干预的基本方案
发表日期:2005-10-27
PTSD干预的基本方案
一、干预的目的
预防疾病、缓解症状、减少共病、阻止迁延。
二、一般性原则:
一要改变或转换环境,与刺激脱离接触,在生活上帮助他们,保证营养与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安全和护理,逐渐消除他们的无助感和恐惧感;二要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宣泄痛苦情绪,不阻止、不批评地正确引导,使之将心中的痛苦诉出来。如果患者失眠、心烦意乱、情绪不能控制或有精神病史须及时到精神专科医院进行咨询和治疗。
优先目标是降低创伤后压力的核心症状:如创伤事件历历在目、回避某些情境避免勾起伤痛,引起不适。草木皆兵时刻提高警觉,以策安全。症状改善评判至少2星期,可渐进入疗程2~3个月呈现。次要目标:改善病患压力弹性,藉由Brief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简明心理动力学疗法)、Cognitive-behavior(认知行为疗法)、exposure therapy(暴露疗法)、EMDR(眼动脱敏再加工)、Group therapy(团体治疗)以减少不良行为,如饮酒、物质滥用、危险活动、暴力。解决并存的精神症状如:忧郁,建立使用应付策略,协助恢复日常作息常规。
PTSD的有效处置包含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两者。非药物治疗可单独适用于轻微PTSD 个案的初期,而药物治疗则可单独或合并心理治疗使用于中度到严重的 PTSD患者。
三、根源分析:
PTSD描述了一系列症状,但是没有描述创伤的基本过程,而这对于患有PTSD的个体的治疗是很重要的。
创伤事故的经历可能会破灭大多数人最初对世界的种种积极设想,下列重要的设想可能会受到影响:
1、 我不会受到伤害
2、 世界是安全、有序和可预测的
3、 我是个快乐的人
此外,现在对于表达干扰和被干扰的情绪仍存在种种不同的态度,其中许多看法是持否定态度的。这些情感可能被看作是社会难以接受的,给他人带来痛苦的,或是一种软弱的标志。如果世界现在被看作是无序和不可预测的,对于消极的情感做什幺可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一个“创伤记忆网络”形成后,包含了侵入性的意象。在这里先前的设想被推翻了,认知过程开始了。正如“危机理论”所预测的,“应对”产生了。有些应对不仅要面对侵入性的意象和反思,有效的心理加工过程也将发生,创伤记忆激发了解决过程。有些应对需要逃避创伤情景或触发创伤情景的线索物。当一些逃避成为有效的应对方式时,更多的逃避却导致情感麻木。在这一点上,恢复者陷入沉思的深渊中,不知道该做什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幺了,生活如何被改变了。
四、心理干预作用:
心理咨询是一个认知过程,重在思维而不是直接的情绪情感的渲染。咨询一般使用团体进行的,一般为15个人一组,最好在遭遇创伤后48到72个小时内进行,三周后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可以考虑个别干预方式进行治疗。团体咨询的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
·
·
·
·
·
五、PTSD咨询的一般阶段
在实践中,咨询共分为四个阶段:
1、引言: 这包括咨询的环境设置和背景规范的建立。
2、叙述: 讲述个人的遭遇使团体成员和叙述者达成对创伤事故认识的一致性,通过一系列事实,建立认知结构的第一步。
3、反应: 按照简单的时间顺序结构,反应发生的模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包括认知和情绪。
·
·
·
·
·
4、教育: 一些研究表明咨询报告是毫无用处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有积极的作用,而另一些研究结果又表明是消极的影响。总之,以下几点在咨询报告中是应该做到的:
·
·
·
·
·
·
5、 心理恢复的阶段: 大致来说,在重大创伤事件后,人的心理复原会经过三个阶段:
·
·
·
心理复原所需花的时间及恢复程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和灾难靠近的程度、受灾难破坏的程度、社会支持系统的强弱;然而,在刚发生地震灾害的这段时间,建立安全感乃是当务之急,而且重点在:(1)利用资源的转介系统使灾民得到明确、正确的信息(包括社会环境、身体、心理各种可能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2)任何危机的干预均应和灾民商量,让他成为主动参与者,以恢复其权力及控制感(灾民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身体,如吃饭、睡觉、活动的平衡,避免持续的警醒度增加)。(3)成立庇护所、安全的亲友或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安全的生活情况、及发展未来的保护计画等,以形成安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