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雷明
雷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668
  • 关注人气: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述尔》28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2019-01-18 16:10:40)
标签:

教育

历史

情感

时评

文化

分类: 古籍阅读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盖”这里应该是语气助词,有些地方解释为“大概”的意思,朱熹解释说“不知而作,不知其理而妄作也。孔子自言未尝妄作,盖亦谦辞,然亦可见其无所不知也。识,记也。所从不可不择,记则善恶皆当存之,以备参考。如此者虽未能实知其理,亦可以次于知之者也。(《四书章句集注》)”,他对于孔子的这句话分了两个角度来探讨,第一就是“不知而作”,就是对于一件事情的道理都没有弄清楚,就装作明白,而凭空创作(就是胡编乱造),第二就是对于不明白的事情,听从别人的意见也不得不慎重,需要多听多看,对于善恶、对错,都要记住,这样以后就会有参考了,这样虽然比不上那些懂的人,也能做到仅次于他们吧。

南怀瑾在探讨这一句的时候,引申到管理哲学中,不懂装懂,胡乱指挥,这是很多领导者经常会犯的错误,需要谨记客服,这在现实和故事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类似的案例,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中“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就成了千古的笑谈,而战国时期的赵国大将赵括“纸上谈兵”,更是因为不懂装懂,导致赵国四十万士兵被坑杀,当然现实中很多领导者之所以不懂装懂,一则是因为面子的问题,怕丢人所以不会虚心请教,二则是因为领导的光环让自己飘飘然而不知所觉,所以在子路要出去做官的时候,孔子告诫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学问与知识是真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这才是真正的做事的态度,也是真正的智慧。

当然孔子也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有,那是天才,是圣人,恐怕几百年也难以遇到吧,对于大部分人都是需要通过学习才会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所以碰到不明白的事情,很正常,要端正心态,不要“不知而作”,要“多闻多见”,这其实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很好办法。

第一“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就是多听一下别人的意见,这里用“多”,是强调集思广益,而不是“专听”,只有多听不同的意见,才会有所比较、对照,也就会发现更好地答案,就跟现在我们常用“辩论会”、“头脑风暴”的方式差不多,当然这个方法未必一定好使,有时候集体讨论出的结果也未必是正确的,所以孔子接着说“多见而识之”,这里的“识”,大部分如朱熹的解释“记住”的意思,我认为这其中还有探究、发现与认知的意思,就像今天我们说的“实事求是”,多调研、多研究,然后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当然南怀瑾把这“多闻多见”也加以引申,认为多闻就是多听、多看、多问,而多识,是多经历、多体会,如果总结起来,那就是做学问、做管理,都不要闭门造车,不懂装懂,除了看书本之外,还要走出去,在群众中、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