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楼市最新政策:“国务院5月27日公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调整结果,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普通商品住房项目投资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从35%调低至20%,成为此次调整受惠最大的项目之一。”
可以看出一季度楼市表现出的“光鲜”数据背后还是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中国房地产行业要迈过这道坎的道路还是很漫长的,可是对于政府开出如此一记“强力补药”,个人还是有一点不同的意见。
首先,我们可以看,中国楼市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去年各个方面的专家也先后对中国的楼市进行了把脉,得出的结论也比较一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并不是诱发中国楼市危机的主因,在经济危机之前,中国楼市就已经表现出了“高温”、“代谢不均衡”的症状,最大的表现是“消化不良”。
而从去年开始,政府开的药方是什么样的呢?2008年初开始采取“降温、限制饮食”措施,但是还没等见效,发现“天冷了”,所以政策又变了,各种优惠政策频频出台,2008年底前是以“促销化”为主,并适当的采取了“保温”措施。
我想这一系列的措施应该很好,而且市场上也引起了不错的效果,开发商们开始回归理性,房价开始慢慢回落,成交量开始提升。相应的,因为开发商利润的降低、市场压力的增大,很多中小型开发公司开始走向合并转型的道路,这应该是所有行业都经历过的,而且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所以应该庆幸。
而今,政府出台的刺激政策,是对市场经济的暴力干涉,也是极度“自私”的做法,虽然短时期内出现的“房地产景气指数下滑,特别是房地产投资指数的不景气”,对地方政府的业绩、财政收入会有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相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全体国民的幸福生活应该算是“小疾”。
所以,我认为,政府的就是政策不应才采取这种“饮鸠止渴”的做法,而应该遵循中医的“先泻后补”的“调理”措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