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古城凤翔
张卫平
辛丑年清明节的翌日,连续几天的小雨过后,春暖花开,风和日丽。我和志鹏、铁山两位好友相约,慕名驾车前往古城凤翔游览。
凤翔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古称雍,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在雍城设雍县,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先秦20位王公在此建都327年,是始皇加冕、苏轼初仕之地。凤翔县位于关中西部,宝鸡市东北,现辖12镇160个村,版图面积1179平方公里。凤翔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半湿润半干旱。年平均气温11.4度,降水量625毫米,无霜期209天。凤翔县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成功创建全省第五家、宝鸡市首家省级高新区,三次荣获陕西“十强县”称号,连续十年荣获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称号。2018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26.6亿元,同比增长8.5%。
曹博士驾驶的汽车一进凤翔县城,映入眼帘是一醒目的红色横副标语“凤翔人民欢迎您”。游览的第一站我们选择的是秦公一号大墓,它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墓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镇南指挥村。上世纪80年代,秦公一号大墓考古发掘基本结束后,曾有专家建议国家拨款建立与秦始皇兵马俑类似的遗址性博物馆,向国内外开放,由于当时各种原因的限制,出土文物异地保护后,有关部门决定对秦公一号大墓进行沙土回填。后来在遗址的基础上建立起博物馆。1976年,陕西省雍城考古队在凤翔县城南指挥镇南指挥村发现了迄今我国最大的古墓葬--总面积5334平方米的秦公一号大墓。这次发掘被海内外称为考古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件。直到1986年秦景公的墓椁被打开,发掘工作才基本告一段落。而大墓不仅出土了迄今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葬具--黄肠题凑,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墓碑、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还发掘出了迄今考古史上数量最多的一次人殉,足足有186具……被誉为"东方倒金字塔",它独霸了我国考古史上的5个之最 。
1998年后,经文物部门同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遗址所在地的凤翔县南指挥村合作,采取国有民助的方式,对秦公一号大墓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就这样,2000年8月,由凤翔县南指挥村村委会集资创办的中国首座由农民参与创办的遗址博物馆便在鞭炮和锣鼓声中开馆了。在当时,舆论界认为这是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有益尝试。实际上,对于拥有遗址或者文物的当地居民来讲,一方面出于自豪感和骄傲希望能对遗址文化进行有益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发展经济的梦想,使得村民们寄望于这些祖先的遗物多少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开馆之初,秦国遗址的巨大影响力引来媒体竞相报道,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影响。据资料显示,该博物馆在最初运营的4年多时间里,年均游客量在5万人上下,其中外国游客占到13%。秦公一号大墓博物馆的赵馆长说,春秋战国时期,列强争霸,逐鹿中原,最终却由偏安陇西的小小秦国一统中原,秦国故地因此而成为探寻历史风云之地,因而在开馆初期还是有不少游客过来参观游览的。
然而建馆之初满怀憧憬的村民,却在6年运营过程中尝到了苦头。听说博物馆每年所有收入加到一起不到10万元,而用于非文物保护的基本维持费用就要5万多元。加之大部分出土文物被运到省博物馆,馆内收藏物并不多,对游客的吸引力就减弱了。另外,由于先天资金不足,博物馆只是进行保护性的恢复展示,展示方式单一而缺乏互动性,而且由于没钱,博物馆也无力开展市场营销,致使村民投资多年无法收回。2006年,出于保护文物资源、发展宝鸡文化旅游的目的,宝鸡市政府决定将秦公一号大墓博物馆收归国有,更名为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归属宝鸡市文物局。这一身份的转变,可以说是开了民营博物馆"转正"的先例 。
2000年后,一家由农民投资兴建的遗址博物馆---陕西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近日正式向海内外游客开放。这座博物馆是在我国迄今已发掘的最大古墓葬---秦公一号大墓遗址上,由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村农民集体投资,进行保护性开发兴建起来的。在这座遗址博物馆,游客可亲眼看到秦公一号大墓蔚为壮观的巨大墓室,身临其境地观赏到椁具内秦公地下"前朝后寝"的设置及陪葬的奇珍异宝,亲睹世界上迄今发掘的最大的倒金字塔墓圹以及按照出土文物原样放大三倍仿制的一人多高、两米多宽的"秦景公石謦"等,领略秦公大墓恢宏非凡的气势。
坐落在今凤翔县城西南五公里处的秦公一号大墓,墓主是在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秦景公(公元前五七七至前五三七年在位)。墓室东西长五十九点四米、南北宽三十八点八米、深二十四点五米,大墓加上东西墓道呈"中"字形,全长达三百米,总面积五千三百三十四平方米。大墓虽经历代二百多次盗扰,考古发掘中仍清理出土各类珍贵文物三千五百多件,并发现我国最早的一具"黄肠题凑"葬具。
八十年代考古发掘结束后,秦公一号大墓墓室用沙土回填保护起来。1999年以来,经有关部门同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遗址所在地的南指挥村合作,采取"国有民助"方式,对秦公一号大墓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经过认真规划和一年多的施工,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初具规模,成为一处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游览区。建筑布局:布局分为大墓遗址区、椁室展览区、宗庙祭祀区等;展出内容主要包括大墓墓圹、陪葬殉人、陪葬品、椁室等场景等,辅之以其他影片,模型及图文资料。
出了秦公一号大墓展厅,看见发掘的车马坑及盗洞展厅,正在施工当中,据说再有一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在一位老乡的引导下,我们三人从侧门进入提前参观了,也省下了门票。出了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我们径直奔东湖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