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根据地会计简史:红色会计师张新周
(2023-02-10 10:10:01)
标签:
根据地会计史会计师 |
分类: 会计人文 |
张新周(1908-1986年),男,会计学家、会计实务家,晋冀鲁豫边区三大会计师之一,新中国财政部会计司第二任司长,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
张新周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出生。1924年即16岁时进入位于武汉的浙江兴业银行当学徒,在工作14年由试用员升为职员之后的1938年,因日军轰炸武汉国民党丝毫不予抵抗,不愿当亡国奴的他毅然决然地离开江城,投身到抗日救国的革命斗争,参加抗日民族革命大学招生团,到达山西运城分校,后转至临汾总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晋东游击队。
1940年6月,调入昔东抗日县政府(昔东县抗日民主政府的简称,现山西省昔阳县东部地区)财政科工作,先后任副科长、科长。1941年5月,调至太行区第二专员公署任财政科长。同年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调任政府财政厅会计科科长。之后,进入财政部工作前,一直在晋冀鲁豫边区从事财会工作。
期间,1940年7月起,在昔东抗日县政府系统推行旧式簿记改革,建立以新式簿记为主的会计制度。1941年9月,在晋冀鲁豫边区制订全区统一的会计制度并付诸实施。1945年在杨立三、戎子和、胡景沄等人倡议与联合下,与黄同等30余人共同发起组织边区会计学会。同年6月10日,晋冀鲁豫边区会计学会正式成立,胡景沄当选为理事长,和黄同等6人当选为常务理事和候补常务理事,并与黄同等人负责组织学术研究,编印学会会刊《会计月刊》等工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入财政部工作。不久,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52年前任财政部经济建设财务司副司长,1955年8月担任会计制度司副司长,1961年4月由国务院任命接替著名会计学家安绍芸,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制度司第二任司长。
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1980-1983年)副会长,之后受聘担任中国会计学会第二届(1983-1987年)、第三届(1987-1992年)理事会顾问。
1986年,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会计战线奋斗一甲子后的张先生匆忙停下脚步,与世长辞,享年78岁。
2000年,作为20世纪中国会计学界名人被收入《中国会计学界百年星河图》(郭道扬,《财会通讯》2000年第1期),列为三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