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中天:大家应体谅阎崇年

(2008-10-21 08:26:39)
标签:

百家讲坛

主讲人

儒家文化

易中天

中华

杂谈

分类: 文化杂谈

易中天:大家应体谅阎崇年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本报记者范宁
    本月中旬起,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第三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阎崇年被掌掴一事发生后,易中天所面对的“讲坛”,不仅是他讲述读诸子百家心得的平台,也促使他思考文化传播、普及的新方式。
    昨日,易中天现身武汉大学,准备履行一年前的约定,为品学兼优的武大学子颁发以其恩师胡国瑞命名的“胡国瑞奖学金”。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畅谈现在的所做所想。
    讲诸子争鸣之乐
    易中天不认同他再次出山是对《百家讲坛》的“救市”之举,“《百家讲坛》收视率调查结果要21日才出来,谁说我来讲收视率就飙升?”
    这次讲座易中天分六大部分,除单讲孔子外,还围绕儒墨之争的“仁爱”与“兼爱”、儒道之争的“有为”与“无为”、儒法之争的“德治”与“法治”论述什么是“百家争鸣”,并解释争鸣如何产生,以及留下哪些遗产。“我在讲座中想做一个学术争鸣的示范,看看我们的先哲是如何争鸣的,他们也吵架,有时出语也很重,但充满了乐趣与机锋,我会把其中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易中天说,重登《百家讲坛》讲“百家”,源于寻找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渴望,“我发现诸子百家各有自己理论,从不同角度看,它们都是成立的,都是我们的精神遗产。”他整理出,墨家关注社会,强调“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强调“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强调“以法治国”(韩非子语),追求“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强调“仁爱(孔子)、正义(孟子)、自强(荀子)”。“我们现在的所谓‘国学热’、‘传统文化’,不自觉地局限于儒家文化中的孔子思想中,其实中华文化不等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不等于孔夫子,我想提醒观众和读者,应该取不同学派的精华。”
    应该谅解阎崇年
    谈起阎崇年被掴耳光一事,易中天轻叹一声说没想到这个结果,他希望观众、读者和网友“谅解阎崇年”。“当初我们上这个节目,只是想救活这个栏目,那时通过电视交流学术的经验还很匮乏,大家都没想到它的传播效果能被如此放大。”易中天相信“阎崇年治学绝对没恶意”、“他也可能被误读”。
    易中天说,阎崇年走上《百家讲坛》后,这档节目才真正引起广泛关注,所以他功不可没,而不少历史学家也都肯定阎崇年的研究与严谨态度,“学术研究本应有不同意见,没有反倒不正常;但这种‘不同意见’也要分析,有的是学术论争,有的可能只是‘抬杠’。”
    阎崇年近日答应进行学术讨论,但要求对方具备三个条件,很多人认为这些条件过于苛刻,易中天却很体谅:“阎老师毕竟七十高龄,他一人面对全国观众,不可能进行一对一的探讨,我猜他不得不设一道门槛,至于这‘门槛’是否合适另当别论。这也需要大家的谅解。”
    《百家讲坛》≠学术论坛
    “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这是易中天登上《百家讲坛》后所感受到的节目宗旨。他认为,这是一个“文化传播,当仁不让”的平台,是以老百姓为对象的学术讲坛,而不是以专家、学界为对象的学术论坛。“《百家讲坛》并不要求主讲人是该专业的顶级专家,达到一定水平即可,但他们必须适合上电视,口音浓重到听不懂、演讲不吸引人缺少表现力,都不适合上电视。所以,主讲人的观点并不见得是学术权威意见,他们重在推动文化传播,明白这一点,不同意见的反弹可能会缓和许多。”
    易中天笑称,与电视台长期合作,他俨然转型为专业电视人,通晓电视平台的需求与局限,他坦言,主讲人不可能逐一回答成千上万观众的所有问题,大众对于过专业的探讨也不见得感兴趣。当记者提出,是否可以通过一些学术代言人,代表大众与主讲人在电视上交流时,易中天点点头:“我愿意把你的意见带给节目组。”“我们遇到的沟通不畅,是文化传播在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只能继续摸索着解决,大家应有耐心,不要采取过激手段。”
    人物介绍
    易中天三登《百家讲坛》
    1947年生,厦门大学教授,曾在武汉大学任教,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其在央视主讲的《易中天品三国》受到广泛欢迎,主要著作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读城记》、《易中天品三国》、《帝国的终结》等。2005年,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2006年至2007年,他在该讲坛开始“品三国”,此次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为第三次登上《百家讲坛》。
    链接
    “一毛不拔”有新解——
    易中天将给误读“正名”
    此次重登《百家讲坛》,除了阐述百家思想各有千秋、同为中华文化瑰宝这一理念外,易中天还表示,将重新解读一些经典误读,以下就是他举的一些例子。
    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小人”是平民——这句话中的“小人”不是道德上的小人,而是基于宗法制,与君子代表的贵族相对的平民,全文意为“女人和家里那些地位低下的人一样不好对付”。
    2.“一毛不拔”误会杨朱了——人们常以杨朱所言“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说他极度自私,但杨朱还说过“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把天下财富集中于某一人身上,他也不干,把两句连起来读,可以看出杨朱对统治者剥削的不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