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浙江文学院“新荷计划青年作家人才库”的几点质疑

(2016-06-07 15:40:04)
标签:

浙江文学院

杭州市作协

浙江省作协

艾伟

新荷人才计划

分类: 我的呼吸

 

前不久,浙江省作家协会的新荷人才计划的名单出炉,朋友在微信上告诉我,我连忙去查找我的名字,可惜并未找到。不禁有些失落。

 

这倒罢了,结果发现名单上还有一些作协自己内部成员,刚毕业未久的毛头小伙子,也就跑跑腿、写些通讯稿,前不久还向我约过稿子,亲切地唤我为“老师”,连他都赫然在列,然而我却轮不到!

 

我心里有些气恼。并不是看不起这个小伙子,我觉得是应该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但是按照“新荷计划”报名的条件,我的年龄并未超过限制,我是在读完报名条件后才填写表格递交上去的。

 

那位朋友也没被选上,她心里也有些失落,说自己在圈内小有名气,可是作协却把机会让给了那些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丫头们。她说自己是杭州市作协的,机会让省作协成员占先,她可以理解,但是像我本身就是省作协成员,未被选上,她觉得很惊讶。

 

我也觉得不可理喻。

 

虽说我们的年龄还未超过报名条件,但已靠近边缘,再过一两年,就算有这种培训机会,可能也永远与我们绝缘了。但是作协不从这些“大龄”成员中去挑选,反而从“小龄”去挑选,一是违背了挑选的条理,二是不替我们这些大龄化成员考虑,存在着一定的歧视或偏见。

 

但是,从我发表的产量而言,也不应该先考虑他人,我在国内各大媒体发表过100多万字文章,包括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还出版过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与人合作的书籍若干,还创作若干剧本。从一个有本职工作,且在报社担任过记者行业的从业人士而言,这样的创作量已属少数。可是作协不知道是以哪条纲线来选择“人才”,他们的“计划”到底是什么,我们不明白,也不知晓。

 

我在微信和微博反映了这件事情以后,省作协的朋友打电话给我,先问了我的年龄,的确没有超过条件,另外他还说:你毕竟没有在《北京文学》《人民文学》等国家知名的刊物上发表过。意思是我还不够资格,那我倒要问问,那些被你们挑中的小伙子小姑娘们是不是个个都发表过呢?他回答不了,最后说,我的表格是交给了杭州市作协,但是作协的人并未向他们递交过我的资料。

 

然后,我就觉得是那个杭州市作协刚来不久的秘书长搞的鬼。这个姓陈的秘书长,QQ上交流过几次,问她几句,态度很不耐烦,大概是很忙,但是态度的确不怎么样。后来在别人那儿我也得到过印证,明明约好时间去作协找她,结果人跑开了,回来反而埋怨对方。

 

我就找这个陈秘书长,问她这件事到底是怎么操作的。一开始,她在QQ上回复我说在外面办事,等下午给我电话,后来就直接在Q上回复我,连个电话也不敢打。说这件事不由她决定,而是市作协的领导讨论决定的,她说:“评审、筛选不是一个人或者某个人的个人行为,都是公开公正实事求是的。您所谓的‘推荐私自有关系的人员’是不属实的。特此向您作出说明。”

 

我多问她几句,她竟然还拿520跟我说事:“作协工作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做好。谢谢您一直的配合和理解。今天好歹还是520,虽然我已经过了要庆祝这样节日的年龄,但是终究希望协会工作开开心心,会员开开心心。文学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不是么。祝您周末愉快,工作顺利,创作丰收。”

 

实际上她说得那么美好,根本就没有把我的事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解释,只不过拿别的事情来搪塞、敷衍我。我听说这位秘书长父亲是当官的,所以家庭背景很厉害。我觉得不管厉不厉害吧,既然你在作协里面做事,就应该实事求事,为成员们帮一些实事,首先在态度上就要具备服务意识,你不是来指挥我们,不是靠着一点家底,来搅乱作协的工作。

 

我压根就没想过要靠“新荷人才计划”来达到我个人的什么目的,我原本只是想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高自身在创作上的不足。很想去鲁院培训,可是出于工作、家庭等问题,没有成行,而且作协就在家门口,想通过这些学习来使自己提高,这本来就是一件好事。难道非要我厚着脸皮跟你沾亲带故,向你拍马屁说好话,才可以让我自身提高吗?

 

她最后算是扛不住我的再三指问,打电话向现任的市作协主席艾伟求救。她回复我说:“向作协作协主席汇报后,在外地开会的他特意给我打来电话。我们也重新看了省作协关于‘新荷计划’的通知。杭州市作协是按照第三条遴选程序的。(‘各团体会员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对申报人选和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论证。’)同时,主席还说,这样的机会也是不少的。您也消消气。”

 

意思很明显,你再争取也是徒劳无功,不会有结果了。这样的机会很多,你不要闹,还是会轮到你的。我不知道作家艾伟能否体会到我当时的心情,但是我知道他的写作历程也是不容易的,从刚一开始初出茅庐时不为人知,到现在获得茅盾文学奖,以及当了杭州市作协主席,他难道就没有过文学青年曾经的苦与痛?肯定有过。但他现在不懂,只出于息事宁人的想法来草草打发一个文学创作者的热情。

 

我知道体制内有各种各样的关系需要打点,也不可能顾及很多人提出的要求,但是既然是要把“新荷”做成一个品牌,一个强有力的文学培训的牌子,那你就不能关起门来砸自己的腿。当时,他们给予我这样的答复以后,就再也没有声音了。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来质问杭州市作协,但一直没有得闲,现在总算有了一点自己的时间,腾空写了此文。一是想讨个说法,二是想,既然作协不考虑我们这些“老荷”,为何报名门槛又设得那么高?是给我们一点希望,又将我们掐灭在复杂的人际环境中,还是说既给予我们希望,又给予我们绝望?

 

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长此以往,杭州市作协会失掉威望和信誉,让人觉得无所作为。那么国家养了这样一批人员干什么呢?

 

我斗胆在此质问,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