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家上学”研讨会后的反思

(2013-08-26 12:20:51)
分类: 具体的讨论

“在家上学”研讨会后的反思

 

 

     周末研究院在万寿宾馆召开了一天半的“在家上学”研讨会,会上美国、台湾和大陆各地的分享者介绍了各自经验。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在家上学四年的17岁小姑娘,她初中退学,现在准备考美国的高校。她的PPT逻辑清晰,内容丰富,回应了一般群体对在家上学者的种种误解,有理有据,很让我佩服。

    还有壹基金杨鹏秘书长的儿子,因为小时候看了很多书,很有自己的想法,当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为阵亡的王二小哭泣的时候,他表示“战争是大人的事情,不应该让孩子生气”,然后就造成了老师的不待见,在学老师不喜欢的孩子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欺负,后来他就觉得退学,自己在家学习,在阅读完中国的诸子百家、各种史记,和以《圣经》为英语学习教材的背景下,觉得中国历史多是战乱没有信仰,觉定考哈佛的神学院,而且将在下半年受洗。

    以概率论描述世界,总有一部分人不适合整齐划一的校园生活,他们或是有自己独立想法,或是有某项专长,或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如果按照教育工具论,他们并不适合成为国家需要的“螺丝钉”,于是这些孩子要么被放弃,要么被改造成毫无特点的标准件。这样的情况下,在家上学就成了他们得以保全自我,按照自己成长规律学习的最好方式。

    但是,在家上学对于父母会有更高的要求,因为这种情况下父母成为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他们的影响不在仅仅是监督和经历,而是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的品行潜移默化。而且有人家长并不适合承担如此繁重的责任,比如我,占有欲强而性格急躁,这样没办法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还有些家长,会忽略生活上的细节教育,比如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