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制度和大革命》读书会反思

(2012-12-02 20:47:12)
标签:

杂谈

分类: 具体的讨论

《旧制度和大革命》读书会反思

 

 

    今天下午读书会第八次活动,在706空间,共21人参加。因为人数不多,互动讨论就更充分些,大家基本上能够畅所欲言,不过总体感觉讨论比较松散。我因为最近在写博士论文,这本书只看了前言,所以没能很好地把握讨论内容。

    现场刘鹏提出了两个很好的问题:1.为什么法国发生了大革命而英国改革却很温和?2.为什么平民的革命容易导致中央集权而贵族的革命结果更加民主?总结现场的回答如下,欢迎大家补充。1.根据卢聃的分析,王权在路易十六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所以希望权力更加集中,于是就想直接管理平民收取税收,限制贵族和教会的势力。但与此同时平民还需要向贵族和教会交税,于是加剧社会矛盾。因为王权对平民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所以贵族逐渐失去这方面的职能,贵族的很多权利丧失,而英国的贵族却能对王权进行有效的限制。陈玲补充说法国的土地是私有制,平民会对属于自己的财产特别在意。王鹏补充,说英国的自由和民主是逐步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的,所以产生的震荡就不如法国那么激烈。2.卢聃说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最开始的时候都是说要“自由”,而到了后期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大家忘记了自由只想要平等”。而平等又分为程序平等和结果平等,对平民而言他们更多地是要求结果平等,而结果的平等需要进行分配,所以平民就把权力集中起来进行分配,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权力,变成中央集权,而平等逐渐沦为平均,进而大家“不患寡而患不均”。贵族更多地追求程序的平等,他们更能接受合作,也能很好理解能者多得。

    讨论后来转入了“个人主义”,现场有人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即将“个人主义”理解为“利己主义”。其实“个人主义”更讲求以人为本,当个人明白自己的权力就会注意不去限制别人的权力。我的观点就是,自由即选择,只有有了充足的选项(物质基础要充分)和选择的权力(尊重个体),人们才能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去选择,当选择是自己所做地时候,人们就会学会承担后果。

    这方面的内容,我在《自由政府》(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68693935_12_1.html)中说了很多,但是现在没能很好的表达,还需要锻炼自己现场表述的能力。

 

    我们在群里又针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如下:

1. 时间安排。连续三个小时的活动会造成精力不集中,以后的活动可以分为上下半场,从两点开始,到3点半左右休息15分钟,然后再开始。上半场主要讨论本次活动所选书相关的问题,下半场进行自由讨论和读书推荐。

 

2.书籍选择。每本书两个礼拜的时间可能无法充分阅读,以后提前三次选好。如第9次活动的下半场就选好第12活动的书、主讲人和主持人,让大家有一个半月的阅读时间,主讲人和主持人也能更好地准备。

 

3.主持人轮流制。主持人也可以像主讲人一样每期换人担任,以自我推荐为主,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书做更充分的准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借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