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与哲学》读书会反思

(2012-11-18 23:10:20)
标签:

杂谈

分类: 具体的讨论

《诗与哲学》读书会反思

 

 

    今天下午读书会第七次活动,不包括706空间的朋友,有49位朋友参加。陈家坪大哥主讲,会长客串主持人,刘畅老师、王东东、发雷受邀讨论,我也做了简短的发言。这是我们第三次换场地,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将与706空间长期合作。我觉得很开心,看到一批批怀着相似愿景的朋友相遇在一起。

    昨天和今天上午,我去为研究院“农村教育调研”项目的高峰论坛做志愿者,大会上看到很多NGO和基金会的负责人相聚在一起,他们怀着相同的目标——振兴农村教育。这也是我从今年开始喜欢北京的原因,这里有无数的可能,有很多人,即使比例再小,我们总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这次活动的主讲人陈家坪大哥准备了很充分的内容,但是讨论和互动的情况不甚理想。可能对于诗或者哲学大家的理解各不相同,大家对讨论的方向也不是很明确,但在我看来也有不少临时碰撞出来的闪光问题。比如,我们怎么评价纸质书籍的变迁?到底是由于能够阅读的大众越来越多,书籍阅读呈上升趋势?还是让文化精英来代表所有人,而他们的阅读量越来越少。我觉得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书籍作为信息的载体,肯定在时效上不占优势,但它却有着不可替代的地方。很多年前就有人预测纸质书会消失,但时至今日虽然实体书店在减少,纸质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另外,我们需要用一个整体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哲学、诗歌、科学、宗教的追随者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释同一个世界,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

 

    活动结束后,大家在群里又讨论了很多,有很多不错的意见,我在此做一个记录:

1.要开发读书会活动的不同类型。比如:以讨论为主的,人数比较少,活动前要有很好阅读准备,做深入的讨论;以讲座为主的,人数可以相对较多,主讲人很关键,普及一些知识;以分享为主的,人数也不宜太多,需要有一个主题,可以是一本书或者多本书,内容最好贴近生活;以读书为主的,人数中等,大家一起在现场精读被选文章,由比较专业的人做引导。

 

2.和其他组办方合作。现在的读书会越来越多,应该各自拥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针对人群,和独立的宗旨目标。不同的读书之间可以相互合作,相互分享活动信息。

 

    我的建议:

1.活动的举办不要过于频繁。现在愿意思考的人本来就不多,大家都面对很多生活工作的琐事,我们不要给大家造成太大的心理负担,而且通识教育、自我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长期地实践和修行。我个人建议还是每两周一次活动比较好。

 

2.读书的内容要涉猎广泛,我们需要的是通识教育,是对这个世界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思考,描绘出自己眼中世界的全景图。另外,关于政治的书籍,我们可以阅读,但人多的时候不宜讨论,因为很难控制敏感词。为了能让我们的读书会办得长久,还是尽量少涉及。我想只要对这个世界有了全面的认识,得出自己的答案并不会太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