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谁掷出窗外
(2012-06-12 07:24: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具体的讨论 |
由谁掷出窗外
朋友的观点:食品安全监督关键角色是大型进货商和供应商
我的观点:
朋友:其一,如果那些毒食在架无人购买,那些大型进货商或供应商最后会怎么处理这些毒食呢?当然不能指望他们在某类毒食曝光后即刻就将其下架或掷出窗外。我关心的是如果大多数的消费这都知道了这类毒食而采取了拒购,或者投诉的态度,这些大型供应商“最后”会如何处理。如果他们最后也不得不将这些毒食下架丢弃,那消费者的拒购或投诉就达到了效果。对这一点,你能否举出他们可能也可行的另一选择?我能想到的是改头换面,但是这要冒很大的风险,首先毒食卖出去会出问题;其次对制造商构成侵权。
我:另一选择:大型进货商或供应商发起降价或带有赠品的促销,我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买的,就像是蒙牛目前的情况。只能通过执法部门强行销毁。
朋友:其二,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确是他们的本性。但是要看到他们利益的直接来源。我个人认为,对大型进货商或供应商而言,消费者才是他们的直接利益来源。正因为如此,消费者对他们才具有终极的约束力。这些大型进货商或供应商是深明此理的,不然也不会把消费者奉为上帝了。但大多数消费者对此并没有清楚的意识。一旦出现了食品中毒事件,人心也好,舆论也罢,都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黑心制造商,而忽视了大型进货商或供应商这一关键的一环。当然我也指出了,他们往往有为外身的说辞。但是如果你仔细审视这条生产,供应,消费(后面简称产供消)链,你就会发现,消费者对生产商根本就没有约束力。因为生产商利益的直接来源不是消费者,而是那些大型进货商或供应商。对那些毒物生产商,不论你消费者怎么控诉,新闻媒体如何曝光,法律哪般惩处,总是摁住了这个,又蹦出了那个。为什么?因为他们还有财路,财路何来?正是那些大型进货商或供应商。
我:大型进货商或供应商面对时一群无可奈何的销售者,他们没有优劣产品的选择,只有劣和较劣的产品的选择,而且他们没有有效的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很多质量问题的案件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并且他们是一群善忘而“宽容”的消费者,只要价格足够诱人他们不会那么较真地拒绝购买。所以大型进货商或供应商并不担心商品没有人买,他们所要考虑的是那种商品的进价最低。如此只能通过强制机关来惩罚生产者和销售者。
朋友:其三,寄望于有信用的第三方机构,这在我看来才真是理想化。如果我没有看错,当今的中国政府公信尽失,当今的中国社会诚信尽丧。正因如此,那些质检质监机构才会形同虚设,才可阳奉阴违,才能纳赂受贿,才敢敷衍了事。初一看,质检质监这第四方似乎跟产,供,消三方都没有利益纠葛(有的仅是责任纠葛),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社会里,这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为这第四方的直接利益来源。但仔细考量中国的市场社会,你就发现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消费者是不会给质检质监带来什么直接利益的。后者的设置本是为了无偿服务前者的。但是产,供双方,通过行贿,是都能成为这质检质监这一方的直接利益来源的。行贿的原因应该是明了的。于是,这产,供,检这三方就结成了一个利益的铁三角,共同坑害消费者。注意这个铁三角中与消费者直接相连的不是产,不是检,而是供。结果在大多数出事的情况下,消费者都跑去攻击产和检两方了。因其本身并不是这两方的直接利益来源,所谓鞭长莫及,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对你的期望,我还想说的是太过依赖那只无形的手,对市场经济未必是好事。
我:我说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并不是政府部门,而是独立的企业。在美国就有很多这样的企业,他们严格评定产品的质量,合格的才盖有认证的图章,并长期对产品进行质量抽查和实地检验。一旦产品出现问题,不仅是生产商,连认证机构都面临破产的惩罚。这样就保证了认证机构必须为自己的认证负责。也只有经过有信用的质监部门认证,大型进货商和供应商才会采购,这样就避免了价格和质量的冲突,因为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已经被排除在采购的范围之外了。
朋友:归总而言,我的方案的关键就在利用这四方的直接利益关系来相互制约。消费者制约供应商,供应商制约制造商。这样,质检方为害的可能也大大降低。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讲,供应商成了它的直接利益来源。当然它仍然可能接受制造商的贿赂,但是出了问题,它要直接面对的是供应商,间接面对的是消费者。它怎么也得掂量掂量吧。还有就是我之前阐述的,如果真出了问题,由消费者对供应商,供应商对质检方,供应商对制造商,甚至消费者和供应商联手对另两方,都远比消费者孤军对抗产,检双方强。
我:我始终认为消费者是弱势群体,没有法律武器他们根本无法对任何一方产生制约。而且消费者更多的时候是个人受害个人求助,如果三鹿事件不是受害者足够多年龄又小,并不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的。再比方说,我们自己买的一件不合格产品,更多的时候要买就是勉强接受,要么就是丢弃,因为维权的代价实在太高。消费者是产品价格的最终承担者,不应该让他们再承担检验产品质量、监督产品安全的责任,他们买到的产品就应该是合格的、健康的。而保证产品质量是生产商最起码的底线,是大型进货商和供应商唯一的选择,而这一切的监督必须由一个足够强大机构完成。至于政府,我只希望他们能依法惩处不法商贩和没有信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做到秉公处理,不徇私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