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之不新鲜的内容
(2011-06-05 19:50: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沉默 |
沉默之不新鲜的内容
每个身份可以做的事并不多,每个角色可以说的话也有限。人之所以难以独活,正是因为需要不同的对方说不同的话来抵抗生活的枯燥。很多人害怕死亡,可笑的是他们同时觉得活着痛苦。其实一个人一辈子能有四五十年保持意识清醒就足够了,只是因为我们很少清醒才会在死的时候恋恋不舍。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才华有限,再多的时间也无非是毫无新意的重复,毕竟像达芬奇、特斯拉这样的人并不多,也幸好不多。对于一个物种而言,种群中个体的数量越庞大,越不可能整体快速地进化,一个臃肿的社会不需要太有才华的个体。
科技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可以说“太阳之下并无新鲜之事”,只要你能举一反三,这个世界已经没什么值得好奇的了,剩下的不过是数据的积累、细节的补充,以及言论的自圆其说。而确如《天真的预言》所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你可以从任何一处得知整个宇宙的奥秘,而当你真的不再好奇的时候,言论将变的多余,比如禅宗“手指指月”的典故。
时间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积累了无数的样本,“衣食住行性”有多少可能就有多少个体来验证。可以说当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规律可以迅速总结,心思可以迅速推测,而我们离真实却越来越远,这是文明的代价。以“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为例,每一种文体都镌刻在一个时代,它们都因为将一个形式发挥到极致而留下自己的姿态,但所表达的内容千百年来却没有更多的新意。
理想、正义、自由、感情、家国、荣誉……细细看看,所有的问题都从未解决也从未增加。换一种形式换一种面貌,便提供给了“哥伦布”们用以展示的素材,整个世界就任由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主谓宾的台词中换了“主”、“宾”的名称便以为有了新戏。“名学”是极诡辩的学问,“白马非马”的辩论是何等的华丽,也正是这种华丽让不新鲜的言论有了一次次被言说的机会。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希望保持热闹,利益交换完了,感情宣泄完了,总需要些什么打发时间。
重复言论最大的用途是用来洗脑,这一点广告学运用的最为得心应手,而更具强制性的则属统治者的宣传。教育被用于此目的时,多与潜移默化和奖同惩异相配合。而重复的言论之所以必要,是因为面对冷漠而健忘的观众,你若是想保持关注,就得不断弄出动静,而正如前面所言,我们并没有太多新鲜的内容。
现实是,对于需要热闹的人来说,没有人会真的留意你在手舞足蹈地说些什么。这值得庆幸,还是需要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