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默之言论的功利性

(2011-05-29 15:33:52)
标签:

杂谈

分类: 沉默

沉默之言论的功利性

 

 

言论的本质是信息交换,包括知识的传授,交易的商讨,以及情绪的宣泄。可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目的的交流,功利性最不明显的自言自语,但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自我安抚作用。所以,言论常与自由相联系,更为生动的说法,叫做话语权。话语权的掌握者,意味着可以对利益进行分配。

 

言论对于个人而言,一方面是为了证明个体的存在,另一方面是为了寻求共同利益集体。证明个体存在的必要性,可以用一句很通俗的话解释,“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在一个资源有限供不应求的社会,沉默就意味着对权利和利益的放弃,这也造成了人们对于名声的过度追求,甚至不论褒贬照单全收。寻求共同的利益集体是对个人收益的保证,无论是少数服从多数,还是法不责众,都明确表示即使真理在少数人手中,利益也是多数人的盘中之食。所以“人云亦云”成为最为安全有效的大众言论方式。

 

对于国家而言,言论更多是宣传,而这种宣传往往是为既得利益者服务。对内要稳定民心,对外要树立国威,二者都离不开民族自豪感的渲染。作为统治者,他所发表言论的情绪和内容同等甚至更为重要,以“人云亦云”为方式的大众更容易被某种热情所支配。所以只要了解群众的需要,用鼓动的言论许下利益的支票,无论最后能不能兑现,都会在一段时期拥有自己的随从。言论越高明,信众越多,最后多数者的鼓动者便称为得利最多的统治者。这一点也可以用来对宗教教义进行解释。

 

人类对于男女差异的分析,在言论方面很有对比性。以理性见长的男性言论是为解决问题,而以感性见长的女性言论更多是宣泄情绪,这成为男女之间无法有效沟通最好的解释。也进一步说明,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言论的失败,即其功利性的无法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沉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