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死而生,为生而爱

(2010-07-16 23:26:45)
标签:

杂谈

分类: 孰是孰非

    初读萧红的《生死场》时,读了一半便没再看下去,毕竟没有相似的情境,而故事也不甚美好,无法让人意淫为主角。今天接着看完《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却在萧红的身上看到了张爱玲的影子。

    作家不出意外总是要依托自身经历的,好在世界足够大也足够戏剧,每个人划了区域,只要功力足够便也可各得精彩。因为人和人总是有着差别,作家便得了自己的特色,然而凭谁也摆脱不了人,所以总有些着似曾相识让彼此惺惺相惜。

    作家留下的精神财富除不去两种。一种是他写下的故事,一种是他自己的故事。而大众更津津乐道反而是后者。萧红和张爱玲是不缺乏智慧的,从她们描写出的人物便可以看出,美的不是没有但丑的绝对真实,只是即便是心知肚明又如何,凄凉终老也许便是对揭示真相的惩罚。或者,她们尝试着逃离这悲惨的结局,试着去爱,真心实意地让自己相信自己是爱上了。只是相信了,当真了,便没了使用心计的心思,而全心全意的好却又是最无价值又惹人厌烦的,便依旧是个悲剧。

    所以命运如果能改变又怎能叫做命运?不过,爱虽是一个借口,但对于决定不得不活下去的人来说,还是相信的好。

    后人鉴之而自哀,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伪爱
后一篇:韩寒与李红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