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网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如此高密度的出现,感觉实在难以平静。
离开武汉一年又八个月,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实在不常去回忆。
上个月接受一家报纸的采访,聊到在武汉近五年的广播工作,竟然让采访拉长到六个小时,几乎要取消那天其他所有的工作。忽然觉得,不得不强制自己停下来,因为有太多值得回忆了。
在北京,一直努力地工作着。
两档现场音乐节目的主持,让我能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城市暂时立足下来。很充实,很满足。
接下来, 要担任一档谈话节目的制片人,且不主持,更是喜形于色。
在幕后工作,是我的理想。
自己的本性,实在不太适合荧幕前的表演,特别是在表演难度越来越高的今天。
有人在BBS上公布了我主持<绝对现场>的消息。他们说会在全国播放,我知道在江苏、湖南、山东、陕西、山西、四川等地方有过不错的反映。不知道武汉会不会播。
但听<偷闲黄昏>的朋友千万不要期待,除非你知道原来就还有另一个我在我心里藏着。
回过武汉几次,还在好朋友马凌的节目里聒噪了两回,但进直播室的机会还是少得可怜,所以一旦能去说几句话,就坚决粘上人家。
还是幻想过,有一天能回到直播室,播喜欢的歌给大家听。不给钱也可以。
所以是不是要等到攒够后半生的饭钱,才能真正如此心如止水?
我变了,虽然改变是时时都在的。
年少轻愁的黄昏已经是一段最温暖的回忆。
我一定会回到收音机里,但不会回到22 - 26岁的年轻。
20个月前的不告而别,也是我一生的遗憾,今天在这个论坛里的浏览,让我明白,那是微不足道的自我虚荣。
我们都还有温暖的陪伴,哪怕只能回忆。
明天还可以回忆,我们都有过的最美的童年。
会有人祝你们节日快乐吗?
要特别感谢孙宏亮,他费尽辛苦找到我的电邮地址,把这个论坛里的文章发给我看,让我看到这么多颗心的关怀。
要感谢张立霞,她曾是我与你们之间唯一的中介。
感谢秦亦兰,把我关心的人的消息告诉了我。
感谢你们,让我忙乱的异乡生活多出许多牵挂。
听了什么好歌吗?读过什么好文字吗?
在(偷闲黄昏6155@sina.com)告诉我。
以后,你们是我的DJ.
祝福所有曾在和正在直播室里的人。
祝福所有曾在和正在收音机前的人。
祝福我的主持老师胡大媛女士和她可爱的小女儿。
祝福一起同行过的好朋友:陈前、宇新、小叶、张卉、碧寒、洁琳、阿申、思文、柳莺、 陈皓、马凌
刘穹
2001年5月3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