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莫尼卡沟通亲子教育倾的父母 |
分类: 教育频道 |
教训孩子父母要理性
文、莫尼卡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父亲失手打死网吧通宵的11岁儿子”2日,扬州市江都区。11岁的小魏在网吧一夜未归,其父第二天找到他后,气愤之下动手打了他。几个小时后小魏出现反常情况,送医院不治身亡。目前孩子父亲已被警方刑事拘留。这两天,身在江都刑警大队的他,情绪很不稳定,面对警方的讯问,基本处于“说不出话”的状态,一直泪流不止。当然后悔已经无法挽回孩子的生命了。
与溺爱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粗暴的棍棒教育.应该说这两类的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主观上都是为孩子尽职责,虽然教育方法迥异不同,但其结果是一样的,由于都缺乏科学思想和理性认识,所以对孩子成长都十分不利,这样会导致孩子很多的心身问题.
生活中,对于很多事情,都很难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总是见仁见智,棍棒教育也是如此,有人认为对孩子要适当地惩戒,孩子犯了错要打,由此接受惩罚,也就是所谓的"惩前毖后";而也有人认为是家长失去理智的野蛮行为,甚至是家长恃强凌弱的霸权主义表现.
惩罚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手段,通常来讲,惩罚是指否定孩子的不良行为以引起孩子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使之在内疚\痛苦\悔恨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为此,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惩戒不能少,棍棒教育的打孩子,也不是绝对不可以用,但要讲究原则和把握度,就是说不能不问因由,稀里湖涂地就把孩子打一顿.打的时候,不要带任何非教育性的情绪.例如:夫妻间的情绪\工作情绪等等.就是论事.打点到为止.不要打伤了孩子.
前段时间几个好友聚会,玲说她做过一件非常后悔的事。虽然孩子已经原谅她了。一天,玲发现钱包少了一百块钱,当天中午,她儿子有跟她要过5块钱,说是买文具。玲怀疑钱是被儿子拿走的。随后把儿子叫到跟前逼供,孩子当然不承认。玲一气之下拿起扫把就打。最后孩子屈打成招。晚上,孩子睡着了,玲老公才回家,一回家老公就对她说,早上出门钱包没钱了,在玲的钱包拿了一百块钱。玲后悔死了,看着孩子脚上的乌青的印,玲发誓以后都不再对孩子动粗了。
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只凭直观的主观臆断,认为孩子犯了错,就不问青春皂白地打孩子,有的家长只看表面现象,就认定自己孩子有问题,在气头上简单粗暴的打完了事,有的时候,孩子的行为明明事出有因,挨打之后,孩子心想:反正已经挨打了,再解释已经失去意义了,拒绝与家长交流,或是口头上表示不再犯错,心里只想着让事情过去,并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
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是非不分,以后做事不考虑对还是错了,认为反正结果都差不多.家长过后虽然有可能知道了真相,有些内疚,看一看孩子也没有什么反应,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得过且过不再提起.其实,在孩子心中已埋下了罪恶的种子.
家长在发现孩子犯错时,首先应给孩子一个申辩解释的机会,听听孩子怎样说.无论错误大小,都应先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从孩子的解释中,家长才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思路,抓住孩子犯错的核心原因,当家长思路清楚后,就能有的放矢地指出孩子错在哪里,指导孩子进行改正.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做法不完全理解,无论孩子怎么解释都认定是错误,还打骂制止,这样反正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