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三>续1

(2007-11-15 09:33:14)
标签:

育儿/亲子

读一本好书

如何说孩子

莫尼卡

宝宝教育

育儿话题

分类: 育儿交流
 
第二部份  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家长的故事
 
关于惩罚的问题
 
1.对不会说话的孩子,当他去摸不能摸的东西时,是不是可以打他的小手?
我的回复:不要打孩子的小手,你可以用别的玩具引开孩子的注意力或抱离孩子那个位置或轻轻的把孩子的手收回来,并简单的告诉他这东西不能摸,摸了会伤到手.
 
2.惩罚和承受自然结果有什么不同?只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吗?
我的回复:惩罚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创伤.激起叛逆的心里.导致双重问题出现.承受自然后果,更能让孩子反悔醒悟因自已的失误导致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以后该怎样去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上周,我发现沙发上有一堆的桔子皮,当我问他们"谁干的?"的时候,他们都互相指对方,我们该不该找出谁干的?然后惩罚他?
我的回复:先问他们吃完桔子后皮应该扔到什么地方?还有告诉他们做错了事情不要相互推卸要勇于承担.鼓励他们都是好孩子相信他们不人令你失望,一定会到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不会惩罚他,但我会提醒他们如果再发生类似的情况我将不会再买桔子给他们吃了.
 
4.代替惩罚可以用"表达不同意的立场."我在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我的孩子好像很内疚,很可怜.我也很难过,是不是我做的有点太过份了?
我的回复: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接受或改变的阶段.家长反应不应过于强烈,因为这样会让孩子感到所犯的错误让他不再被爱,或被蔑视,
 
那么我们就在滥用做家长的权利,并有可能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中掺杂了过多的负疚感和嫌弃自我的成分.家长"表达不同意的立场"后,要告诉孩子该怎样修正他的错误,他们经历了自责之后,还要有机会能恢复原来的自已.重新看到自已是个受尊重,负责任有家庭一员.
 
5.我不再惩罚孩子,但我诉责他做错事时,他会说"对不起".可第二天,他又接着做.我该怎么办?
我的回复:这个问题在我家小豆豆身上也曾多次发生过.他把"对不起"当成了顺口溜",转身就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此时我还不能发他脾气,因为一发脾气<大声叫喊>就有可能让他受惊吓,但我不发脾气看他老犯错误我就火.还是想想该如何对付这小东西吧!
豆豆:<犯错误>
妈妈:<指出错误>
豆豆:对不起,我错了.三分钟内再犯同样的错误.
妈妈:<再次指出错误>
豆豆:对不起,我错了.
妈妈:哦!错了没关系,那我们一边来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豆豆:很快就会想出一个解决的方案.
 
 
专家关于惩罚的观点:<值得我们学习>
 
惩罚是一种非常没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常常会让孩子的行为朝着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许多父母使用惩罚,是因为没有人教给他们更好的管教方法.
 
管教可能会让人感到无奈,但必须强调的是,"管教"的意图是"教育".它是一整套的指导方针,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内在的自制力,自我激励以及主观能动性.管教必须以相互尊重和信任为前提,才能有效,而惩罚则是用外在力量控制或强制一个人,受惩罚的人几乎不被受到尊重.
 
困惑的家长错误地认为惩罚之后会有效果,但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管教方法根本不起作用``````惩罚只能让孩子更逆反.
 
体罚中所带给孩子的影响,没有一样是父母所期望的,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累他们对错误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已的错误.不断用各种行为触发父母体罚的孩子,心里有一个背负罪恶的秘密:他用父母的体罚来洗清自已的罪恶,但是,体罚是孩子最不需要的!
 
研究表明,约有五分之一的家长遭受过孩子的暴力.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因为父母朝他们扔东西,身体推搡或者攻击性的言语,就以强烈的方式反击~~~~~~~~明显的证据表明:孩子对父母实施暴力,正是小时候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第三部份  更多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和事例
 
解决问题前
为了能让"解决问题的过程进展顺利,我们需要对自已做一些"心理暗示":
1."我要尽可能地接纳和倾听孩子,我会尽可能地得到一些以前忽略的信息和感受."
 
2."我要避免武断.评价,.说教,我不去试图劝说."
 
3.我会考虑任何新想法,不管是不是现实.
 
4.我不去担心是否立刻见效,如果我们没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说明还需要认真思考,仔细调查以及更多地讨论.
 
重点在于"尊重"---对孩子,对我们自已,以及对我们在集思广益的时候出现的各种可能性.
 
其实要真正做到做好以上几点真的很难,以为我们的生活不止面对孩子,为了生活我们还必须面对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各种工作压力.有时我们的压抑不是来自孩子而是来自其它.
 
可当其它的压抑积压在心底让你感到你郁闷烦躁的时候,你就很想暴发或想发泄.此时孩子一个小小的错误正好成了"导火线".过后我们又会自责可已经给孩子造成伤害.
 
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要学会自我消化压抑.不要让自已带着情绪工作,有问题要尽早解决尽早化解你心中的压抑.因为我们要明白一点压抑久了始终有一天要暴发.因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的,我们也需要发泄.
 
关于"解决问题"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在开始之前,先问一下自已"我现在还在气头上吗?我现在足够冷静吗?<在气头上的时候,不要开始"解决问题.">然后,看一下孩子的情绪."你现在方便函讨论这件事情吗?"如果孩子回答"是"接着开始下面几个步骤:
 
1.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我想你大概学得```````>
不要急于完成这一步.你的态度应该是"这次我是真的想搞清楚你的感受.只有当孩子觉得被倾听,被理解的时候,他才能考虑你的感受.
 
2.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我的感受是~~~~~~>
这一部份要简短清晰,如果你不停地说你的担心,愤怒和郁闷,孩很难听下去.
 
3.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接受的解决方法.
 
有可能的话,让孩子先说几个想法,最关键的是,对任何一个想法,都要避免评价和论断.当你说出"这个主意不好"的时候,整个过程就前功尽弃,要接纳所有的想法,往往最不受欢乐的想法,会引发我们想出最好的想法,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关键的一句是,我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写本身并不重要,但把想法写下来,会让说出想法的人感到被尊重.
 
4.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注意不要说贬低的话,"这是个愚蠢的主意."而是描述你个人的反应."这个让我感觉不舒服,因为~~~~~~或者"我觉得这个不是很好<是你觉得而是指对方的建议不好>
 
5.跟踪执行.
找到一个可执行的解决办法,会让我们很欣喜同时,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有必要加上:"把计划变为行动,我们还需要做什么.?""谁来负责这个?"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6.不允许孩子指责你的任何观点.
孩子:是啊.这不可能,因为你总是~~~~~~你从来不~~~~~
这种情况出现时,家长坚家的态度很重要.
家长:不指责也不讨论以前发生的,我们现在重点讨论的是以后怎么办!
 
以上几点我们工作中也会常遇到的问题.如果企业有什么新的政策出台,每次找的只是经理级以上的人员商讨,到了低层人员知道此信息的时候也是制度开始执行的时候.一个企业在发展,少不了低层员工辛勤的付出.如果低层员工没有一个好的心情没有被重视如何会有好的效益?
 
其实员工他们并不在乎他们的意见或建议是否会被认可,他们只是想让企业给他们一个发言的机会让企业给他们一丁亮点.如果每次只是实施,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员工也不急于反馈.因为上级也未必会听.最终过着"和尚敲钟"的日子.业绩上不去,企业没发展.最终会被淘汰.
 
与孩子的沟通也是如此,我们也要给孩子一个发言的机会,让孩子说出自已的想法,同样也说出你的想法,再综合二人的意见找出最满意解决问题的办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