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三>

(2007-11-14 09:06:56)
标签:

育儿/亲子

读一本好书

如何说孩子

莫尼卡

宝宝教育

育儿话题

分类: 育儿交流
  • 第三章   代替惩罚的方法
     
    第一部份
     
    在我们使用新的技巧和孩子沟通时,有没有发现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控制自已,不要回到老路上去,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挖苦,说教,警告,谩骂.威胁的词语已经植入我们的语言当中,因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放弃我们熟悉的东西,并不容易.
     
    我家小豆豆还没去学校时是位爱干净讲卫生的好孩子,去学校后受其它同学影响把好习惯演变成坏习惯.开始喜欢乱扔垃圾.比如:吃桔子,他把桔子皮扔到地板上.你提醒他,他还觉得好玩.小声的说他,他回我就要,一次二次````.再大声一点说他,他乐开了,以为你在跟他玩.一肚子的气.真恨不得拿起他的手来打几下.可看着他那可爱样又不舍得.
     
    我真的很想屈服,但为了让孩子改正这坏习惯我决不能退缩.还是好好想想有何对策吧!
     
    豆豆:<在吃葡萄>跟往常一样,把葡萄皮一个一个的往地板上扔.
    妈妈:宝宝妈妈给你讲故事.
     
    豆豆:好!是不是讲星星狐的故事?<小豆豆特喜欢听故事,妈妈为小豆豆带回一套"美德花园"的书集.里面主人翁有星星狐这个可爱小动物.小豆豆特别喜欢.>
    妈妈:嗯!妈妈今天就给你讲星星狐的故事.<说明一下,故事情节不是书本上的,而妈妈针对宝宝坏习惯编的>
     
    一天,星星狐跟着魔法妈妈去森林里找小动物们玩.它们走呀走呀!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来到森林里.哇!森林里好热闹呀!哦!原来是小蜜蜂过生日,动物们围着小蜜蜂在唱歌跳舞.星星狐跟魔法妈妈也加入到其中.
     
    豆豆:妈妈怎么还没切蛋糕?
    妈妈:哦!对要开始切蛋糕了.切完蛋糕后所有的动物包括星星狐及魔法妈妈都分到一块蛋糕.星星狐吃了几口蛋糕看到前面有苹果于是它就把蛋糕乱扔去拿了一只大大的苹果,它还把苹果皮到处乱扔.动物们开始不喜欢星星狐了.当星星狐吃完苹果想再去拿葡萄的时候,动物们把水果全都收藏起来了,不给星星狐吃了,它们还要赶星星狐走不跟它做朋友了.星星狐很伤心,它在想该怎么办呢?
     
    豆豆:是不是星星狐跟小蜜蜂说我错了,以后我不乱扔蛋糕跟苹果皮了,它们就会喜欢星星狐了?
    妈妈:宝宝真聪明,这时候呀!星星狐就跟动物们说:"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会乱扔垃圾了."动物们又把水果拿出来让星星狐吃了.
     
    豆豆:妈妈!我以后我不会乱扔垃圾了,小蜜蜂.星星狐.大灰狼.大熊猫.小鸭子它们就会喜欢跟我玩了.
     
    呵呵!!妈妈终于成功了.教育孩子还真的需要耐心呀!豆豆改正了乱扔垃圾的坏习惯,现在应该说开始保持这种讲卫生的好习惯.真的没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已的情绪.不要重复地用你的育儿方式去管教你的孩子.可以尝试着别的方法,让孩子接受改变.
     
    为了能深入理解惩罚的后果,我这里也列出书中其中一个场景,再由我来回答所提的问题:
     
    爸爸:比利,看见我的锯了吗?
    比利:没有.
    爸爸:真没有?
    比利:我发誓,我从来没碰过.
    爸爸:那我怎么看见它在外面,都是锈,旁边还有你和小朋友的手推车?
    比利:哦!我们上周用过,后来下雨了,我们就跑回家,我可能给忘了.
    爸爸:你产谎!
    比利:我没有说谎.我真的忘了.
    爸爸:哼!上周你忘了我的锤子,上上周你又忘了我的螺丝刀子!
    比利:爸爸,我真不是故意的,有时候,我真的是忘了.
    爸爸:我会让你记住的!你再也不能用我的工具,还有,最不能让我容忍的是你还撒谎.明天晚上我们都去看电影,你自已留在家里.
     
    问题1:是什么触发家长惩罚他们的孩子?
     
    原因:孩子多次把爸爸的工具拿去玩没有收拾.导致工具生锈了.<锤子,螺丝刀,锯子>
     
    问题2:你认为受罚的孩子会是什么感受?
     
    假如我是孩子,我的感受:我当初玩过头了,真的忘了,你为何不相信我?太让我气氛了.还让我一个人留在家里不让我去看电影,呆会我就把你所有的工具搬出来玩还是不收拾,让它生锈去吧!<开始报复>
     
    孩子做错事了,究竟惩罚还是不惩罚?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主要的问题不在于"惩罚"而在于"惩罚"后是否能让孩子改正缺点或不再犯错才是重要.像上面的案例"惩罚"的后果,不仅没有让孩子改正错误反让孩子起了报复的心理.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内心深层对自已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吉诺特博士说的好: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已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
     
    问题3:有哪些可能的方法<不用惩罚>来应对那个拿走爸爸工具又不归还的孩子?
     
    故意让孩子帮你从工具箱里拿其中的一个工具出来.比如锯子<你先准备好木板>孩子拿出生锈的锯子后,你惊呀的说:唉呀!这锯子生锈了不能锯木板了,该怎么办呢?我还真想给你做一个书架呢?把问题推回给孩子反思,没收拾工具的后果可能让他失去一个期盼已久的书架.都是自已造成的后果,以后得注意了.
     
    总结: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已的失误.
    6.采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当问题一再出现时,情况就变得比先前复杂.那么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复杂的技巧.
     
    总结: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1.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2.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3.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案.
    4.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5.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这五个步骤引用到我们生活中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公司准备推出一项新政策,在推行之前总会招集所有的管理人员列出方案,再进行筛选.最后选定方案再推行.企业要发展管理就需要不断完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