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重规律,柔和待物。无为而不无为。

(2007-05-22 22:56:39)

      虚无是“有”的基础,相比较“无物存在”而言,它更像是“一切存在”。像轮子的毂或杯子的中空之处,它们是“虚无”,却使事物有用。虚无给“有”以生存空间。有个神话说,在最初开始时,上帝就是一切存在。所以,上帝要创造世界,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退缩、消失,以腾出空间让生命出现。  虚无暗示着,不要局限于任何事物或我们自己的某些方面,而要拥抱一切存在,不排除任何东西。相似地,老子的无为也并非意味着什么都不为,而是意味着不要干预自然的事物,为自然所为之事,以求吻合于我们恒久变化着的世界运动。

 

      无为是一种方式,它们不是逃避生活,而是通过积极地、有意义地与事物的本身实质和面貌保持和谐一致,从而达到对生活的实现。                 

  

      虚无和无为两者一起支持着柔的宗旨。柔是一种态度,它表达了对造化的信任,特别是对 自然变化的信任,这种变化源于存在与虚无的交互作用。它又是一种承诺,即不干预生命过程,却赞美生命过程中自发的、机体的智慧。柔促成了对心灵、身体和精神的微妙而几无可察 的运动的尊重,提高了忍让或温顺的重要性。忍让或温顺跟随着、滋润着而不是纠正着或征服着那些心灵、身体和精神的运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