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园子里讨论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园子有几位已经为人父母的博友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问题的核心,离不开老师和孩子孰对孰错这一条。
比如说,有学生没有带书上学,老师便惩罚班委的几名同学抄课文,抄不完不让去吃饭。孩子不解,为什么她不带书反而让我们接受惩罚?虽然老师的初衷是说:她不带书你们班委有责任。但是我认为这件事情老师是错的,首先,连做惩罚以达到警示犯错人的目的,没有错误,但问题是结果是否警示了这位没有带书的同学?何况,惩罚班委是为了让学生们懂得承担责任,那么这位没有带书的孩子的家长呢?老师是不是应该打个电话,与家长沟通一下,请家长晚上睡前帮助孩子检查一下自己的文具是否齐全?尤其是还在上小学的孩子,自理能力并不强,家长是否有责任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写完作业检查一下自己的文具是否已经装进书包?每次遇到这种问题就采取连做的惩罚形式,只会让孩子们越来越反感,也越来越叛逆,甚至有很多孩子就不想再做班委了。
被惩罚的孩子回家跟家长一说,家长就会考虑跟老师沟通,但是又怕老师会因此而“小心眼”,记恨家长从而撒气到孩子身上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我只能说心寒。自己上学那会儿,社会似乎还很单纯,老师都很负责,很少有老师因为家长的“沟通”而迁怒与孩子,因为老师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可以说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人格的养成。为什么现在的社会就会出现如此的“沟通不畅”呢?还有一件事,也是同事跟我说的,说一个朋友家的孩子的班上,有个孩子家里特别有钱,家长邀请所有小朋友和任课老师去旅游,朋友被老师叫去以后,几次老师都暗示他也要学学这位有钱的家长,表示一下……所以她就提出是不是该给孩子的老师们送礼……
送礼送礼,这个只有社会上不公平地带才会出现的行为,已经如此深入地渗透到纯洁的象牙塔了?不心寒……怎么可能啊。
教育这个问题是关系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等等多方的问题,咱一两句话不可能说清,但是只希望各位老师都是心地善良而又有责任感的,你们的人格取向,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孩子们的人生观养成和性格啊。
啰嗦完毕,上个菜菜。周末两天做了两次,每次都是上桌即被抢光,真的好吃的很。同学吃到后问我叫什么,我说没名字。后来想想,还是给它取个名字吧,就叫做浇汁煎豆腐。哈哈
材料:娃娃菜,北豆腐,白玉煎豆腐蘸汁
做法:
1.北豆腐切成小块,用油煎成金黄色;
2.娃娃菜摆盘,然后将煎好的豆腐放在菜心上;
3.浇上汁即可上桌。我放了些蒜末在上面,这部可以忽略,哈哈

这道菜看着是如此简单,实质上也是很简单,哈哈
其实最关键的,在这个汁上面。
汁是买豆腐时赠送的,我一直以为赠送的吃的东西一般都不会味道很好,但是这袋汁真的是将一道菜发挥到极致,酸香甜咸,四重口味融合在一起,却让味蕾得到了绝对的解放和享受。
原本是蘸着吃,我将汁浇到了豆腐上,也很好吃。汁的原料为:水、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汁、植物油、食盐、改性淀粉、红葡萄酒、食醋、苹果浆、芝麻、香辛料、增味剂、焦糖色、黄原胶、酸度调节剂、阿巴斯甜、食用香料。
配料还真多……
其实抛去那些添加剂,用家里的一些调味料即可调出这个浇汁的。食盐、白糖、植物油、生抽、水淀粉、食醋、酒(没有红酒的话)、芝麻,当然重要的是比例,只能依照自己的需求来进行调配。
但是如果能够做出这样一盘深受各位吃客欢迎的菜菜,也是值得尝试地。哈哈哈
其他几道豆腐类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