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阿堵
阿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389
  • 关注人气:6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冯小刚的阴谋

(2009-01-20 21:28:22)
标签:

女性

第三者

阴谋

冯小刚

杂谈

分类: 难得糊涂---男人与女人

冯小刚的阴谋    这个新年的电影很没创意。某大牌导演的贺岁大片又成独霸局面,你不想看都不成。所谓“非诚勿扰”,看了半天,不过又是第三者插足这种情节老套的悲喜剧。这回女一号启用了性感港星,让所有幻想第二春的老男人们过足了眼瘾。那个光头的北京腔儿还是挺逗的,灰色幽默加上淡淡的忧郁贯穿始终,相了一路亲,最后让丫捡一大便宜。滑稽的开场,喜剧的结尾,算是回归了“葛式戏剧”的经典套路。一看就是老男人们的阴谋:别管你是谁,聪慧如冯导,狡诈如葛优,在天仙般的小姑娘面前,都不免失足错了又错。

    花儿一般的第三者,楚楚可怜的痴情女,谁能不动心?

    几个糟老爷们悄悄又给男人的花心架了云梯。
  男女情感戏永远摆脱不了第三者的阴影,这几乎成为当下本土影视剧跳不出的怪圈。派头再大的导演都不能免俗。当年一部《手机》搞得人心惶惶的,夫妻俩从电影院出来立马变敌人,甭管爱情还是亲情,即刻成了克格勃和FBI的阴谋诡计。男人女人之间,仿佛一夜间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如今,“第三者”天女下凡一般闯入观者的视线,她被刻画的如此美丽、纯真、痴情又坚贞,一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架势,怎不由得老男人们心生怜爱割舍不下?
  我怀疑,这个故事表面上是美化“第三者的爱情”,其实在潜意识上,是给所有厌恶旧人、垂涎新人的男性进行心理按摩。俗话说,男人一过四十,心里就像长了草,眼看青春已逝年华不再,仿佛没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妮子追随自己就差不多入土了。这种步入中老年的危机感处理不好,就像青春期的躁动一样不可遏止,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婚外恋的诱惑笼罩着成熟男性乏味的情感世界,让他们欲上还休、欲罢不能。《非诚勿扰》诉说的,不过就是那种将女性第三者无限美化甚至神化的小心思,夸大诱惑的程度,从而给抚慰自己“犯错”的道德愧疚感,给“出轨”冲动找找平衡。
  其实这大可不必。现实中,这种痴情第三者当真有,恐怕也是凤毛麟角。更真实的情景,不过是那些“二奶村”里天天数钱算账的精明女性,金融危机一来,人家发现供养不足了,扭头便另觅他处。更真实的情感世界,西方的小说家和影视编剧们也都说了又说。比如,《查太莱夫人的情人》里,嫁给老男人的小女人就抑制不住身体的诱惑,在健壮的园丁和绅士丈夫之间艰难选择。而在《疯狂的主妇》这部脍炙人口的流行剧中,丈夫最有钱的那位年轻太太也按捺不住,整天里想着和体壮如牛的年轻花匠搞一搞。这似乎在警告老男人们: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在被身份、地位这些社会条件营造的爱情幻觉吸引之后,并不会轻易满足,她们渴望更多,而这种渴望很可能是老男人们无法满足的。
冯小刚的阴谋   有时候,人类社会中男人和女人的情感世界确实存在着制度性的巨大扭曲和变形。由金钱、权力、社会身份、地位构成的性别特征,与人类天然的动物性别发生了错位。一个年轻小伙子,在他生理状态最佳的时候,可能因为社会身份远未成熟,相比年长的“成功人士”,显得格外缺乏“雄性魅力”,因而得不到漂亮姑娘的垂青。而当他通过漫长的奋斗,终于在金钱、地位的社会指标上完成了雄性魅力的构建时,总算拥有了更大的“择偶权”,却又发现自己的身板儿不成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实。同样,年轻女性偏爱“成熟男人”,成家立业的男性似乎比那些一名不闻的傻小子们更具雄性吸引力,这可能是让大导演们百嚼不烂的第三者故事背后最原初的动因。然而,如果她们不是那个把“一年一次”当成理想的女性,她们很可能会后悔终生。在年轻时代“我把纯情献给你”之后,她们也许会面对“潘金莲式的悲剧”。
  动物世界不存在这种悖论式的难题。年轻的雄性和雌性互相吸引,交配生育,繁衍后代,当它们衰老时,就自然淘汰。人类社会虽然保留着动物世界的残酷和野蛮,但其文明的外衣和内衣,已经变化出许多花样来。著名的英国人类学家莫瑞斯本来是研究猴子的,在其经典著作《人类动物园》中他说,人类社会的演变程度太快了,但人这种“裸体猿猴”的生理进化速度却太慢了,由此形成的落差和错位造成了许多可怕后果——这既是人类不幸的根源,也是他们追求幸福的起点。
  我劝大导演们抽空读读书,对男性女性的动物本能稍作研究和了解。要不总是翻来覆去叨咕那么点儿糟心事,也显得咱们中国文艺工作者们太缺乏创造力。人,毕竟不完全是猴子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