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心理学作业——二、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结合实际如何教育中学?

(2013-09-10 14:53:21)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理咨询

二、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结合实际如何教育中学?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他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⑴婴儿期(0~2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⑵儿童期(2~4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

⑶学龄初期(4~7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⑷学龄期(7~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  
 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 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⑺成年期(25~50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⑻成熟期(50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车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中学生的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期阶段,面临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要解答自己是谁,都在做些什么,人生将走向何方等问题。当他们逐渐意识到他们要为自己和自己的生活负责时,他们开始寻找生活的目标。对于成年人来说,首先是他们应该给予青少年探索不同的角色与人格的时间和机会。其实大部分,大部分青少年最后会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角色。青少年成功处理同一性冲突后会产生一种焕然一新且易为人接受的自我意识。未能成功解决同一性危机的青少年则会陷入埃里克森所说的同一性混乱。这种混乱会按以下两种方向的其中之一发展:行为退缩,把自己与同伴、家庭孤立开来;或是讲自己隐没在同伴之中,在群体中丧失自己的同一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