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秦——草根的逆袭

(2024-06-09 16:05:21)


    古语有讲“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讲一朝得志便可以翻身。

    这句话用于战国时期的苏秦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这就说到苏秦的发迹史。

     话说战国中后期,周天子式微,王权旁落,诸多诸侯群雄纷起逐鹿天下,人人都想在这场你死我活的争夺之中夺得生存之地或执天下之牛耳,彼时,秦楚韩燕赵魏齐等国俨然是这天下群雄中的第一方阵。而秦虽然是携历代先君在开疆拓土方面的不世之功,其实力已是悄然跃登到各国之先,这对其他各个诸侯国已是形成了一种亡国灭种的碾压之势,如何在这强敌面前获得喘息,一时间成了各国首要考虑的大事。

于是是联合秦国向其输诚纳款还是众多实力较小的国家联合起来,就成了摆在各国当政者的必然选择,这就是所谓合纵和连横。

这一重大选择的面前是时代所迫,也是时事造英雄的来临,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面前,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纵横家开始连袂登场,这里如张仪苏秦这样的纵横名家更是给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他们以其对时事的纵横捭阖而各自书写着自己建功立业的华彩乐章。

这里不说张仪,只说苏秦。

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他与显名于后世的张仪孙膑一样,都是同门师史弟,只是年龄差异和进入师门的前后以及出道的早晚,但后世知道是都做出了不朽的功业。苏秦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这是他一生的总结。

在未成名之前,他曾经找到当时秦国的惠文王,希图能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来说动秦王采纳的计策,从而可以在秦国建立功业并为自己得到扬名立万的机会。

本来他是充满着希望去找到秦王好谋取个游说的机会,此时的他真的是信心满满踌躇满志,想来也是做了一番功夫,给正在继承先辈大业的秦王来场醍醐灌顶般的解说,好把自己的主张献给秦王,来谋取一个施展拳脚的好位置。先不说效果如何,我们先看看你如何呼悠秦王,这就是话术。且看下方。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复利其器,苏秦虽是一介书生,他是深谙这个说服于人的通常道理,上来他就想将其所知天下大事来给秦王一顿狂赞,其言辞夸大之处近乎于谄媚。先说秦国土地之大,物产之美近乎无出其右者,再以秦王一直以来以强兵富国为战略的基点出发,赞扬了其贤德民众和军队之强大,希图先声夺人获得秦王的嘱意。

可没想到的是这番言辞只获得了秦王淡淡的回应。

秦王并不没有表现出惊喜的样子,想来象这样的策士在当时所见不可谓不多,一面之交,秦王也是见惯不怪,不会想到以苏秦的见识又能说出什么样的高深见解来,所以根本没有当一回事儿,只平淡的回应道:“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想来苏秦也是同其他策士一样,不过想以自己的夸大其辞的言说来获取秦王的注意,秦王还来个场反讽,讥刺苏秦实力不济就想摇唇鼓舌蛊惑于人,他说得一点情面也不留,你毛羽不丰满者,文章也未成,道德也不厚,政教也不顺,居然也想冒充先生来给我说教,真是太自负了。

不说秦王能有多高傲,其实秦王是有资本高傲的。这个秦惠文王是何许样人,居然能有这样的高傲的资本的。我们再来插叙一下秦惠文王的功业。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汉族古称)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商朝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后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乱而遭到西周统治者的惩罚,被迫西迁,嬴姓部族因此沦为奴隶。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戌边对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来越衰败,不得不依靠秦人来稳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

秦国最初由于地处偏僻,不被其他诸侯国重视。直到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秦国多位君王死于讨伐西戎,秦人与戎人常年交战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战。

战国初魏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国,从此秦国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

在他的任上,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到了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朝。历代秦王的进取作为,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特别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奠定了基础,也是成为今天中国国家版图和统制的基础。

说到惠文王,本来就是一代英主,他虽然也是个理贤下士的英明君主,当然对于象苏秦这样的策士的表演还是审慎地对待,绝不会因为他的一番天花乱坠的言辞就轻易的入榖。所以他淡然的拒绝了他,这倒不完全是苏秦之过,也并不就是惠文王的不识才之过,孟子不是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虽然说是英雄不问出处,可也得有赏识之人,你行用你的人也行,才能相得益彰得其所哉。

秦王不赏识只能说苏秦的学识真的如秦王所讲的毛羽不丰满者”,固然他失望于秦王的不待见,可是彼时的苏秦的表现真的好像接近于气急败坏却也不得不克制住自己的脾气,只是因为秦王的这一番几近揶揄的话,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就说了几句丧气话来,什么“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话已经说到这步田地了,多言无益,赶紧开溜才是上策,可是好不容易见到秦王,苏秦不死心,话不说完不痛快,接下来的一番长篇大论仿佛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什么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什么“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这些话怎么也不会说到秦王的心里去了,话不在多而在于说到人心里去,可是心有不甘的苏秦全然不顾自己的话可能被秦王所采纳,最后无可奈何的说出了扫兴之极的话来“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结论是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兴冲冲而去败兴而归,最终破局的是秦王不待见他,他也失望于于秦王,“豆腐沾门帘——两不沾”,至此,这个还是草根身份的苏秦无功而返。

这无功而返的结局要么是就此沉沦要么就是努力发奋图强来场逆袭。

苏秦可不是那样轻易认输的人,如果是那样,他在游说秦王失败后很可能就是泯然众人矣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失败返回后家人看不起他,妻子见了他当不存在一样仍然忙着自己纺棉织布动都不动,嫂子更是连饭都不给他做来个冷脸相待,难怪为什么连狗都会欺负衣衫褴褛的人,不要怪狗眼看人低,不相信你去试试。那个时刻仓皇返回的苏秦是个什么样,甚至连个讨饭的也不如,你看他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自己都一脸的羞愧,何况他人如此看他呢?

   自己心心念念所追求的功业一败涂地不说,家人也没有理解低看他一等,这下,不知道苏秦有没有睡上三天三夜来个痛定思痛,总之在以过王阳明格物致知般的深刻思考后,他把自己不顺的原因归咎到秦王的不待见上。

   照着这个思路下去,他不在失意中沉沦就在失意中奋起,好在苏秦也是读书人中的明白人,他开始发奋图强了。就像《神雕侠侣》中的杨过遇到玄铁剑成为神雕大侠一样,他也有幸看到了自此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机会,那就是翻找家中藏书后,他终于找到一本《太公阴符》,从而视作珍宝,整天闭门不出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看得辛苦读书欲睡时,不惜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他暗暗发誓鼓励自己“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遇秦王而不见用是其不幸,然而这一不幸却并不能简单的用不幸不定义,因为不幸而成就了此后其开挂的一生,在经过一番炼狱般的辛苦努力之后,此时的苏秦再也不是当初初出茅庐的青涩小生可以看待,他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的一代战略家,你秦王不待见于我,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再次的出山,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函谷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此时的秦王不知当作何想,或许会悔青了肠子,可时过境迁往日不可同日语,到底是谁成就了谁,历史在这里兜了圈子,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此时走上人生颠峰的苏秦真是应了开头的那句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番辛苦终于咸鱼翻身,他比明朝的范进还要得瑟,衣锦还乡之际,当初的那个落魄不堪穷困潦倒的穷小子早已不是当年了他,难怪父母妻子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这样的礼遇比范进中举后帮他整理衣服的当初不看好他的屠夫老丈人还要谄媚十分。

难怪苏秦会取笑其嫂子道“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人性之本真,不过如此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