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文尊人

(2023-04-21 21:27:34)

    潮州的人民感念韩愈的恩德,几百年后,仍然十分追思,在当地官员顺应民心修建了韩愈的庙宇之后,人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写下一篇铭文,来表达韩公当初对于潮州人民的德行。

作为后世人民表达虔诚之意的文章,自是非常重视,请哪位文人来撰写立于庙内的碑文,当是比建庙一样重要的文化行为。

于是人们想到当朝苏学士。

彼时,三苏父子名满天下文盛一时,为世敬仰,所以,请他来撰写这篇文章当是最为恰当。

听闻潮州人民的请托,苏大学士也欣然接受没有推让。

历经一段时间酝酿后,这篇极尽表达潮州人民心愿实则也是饱含后世文人对韩公敬仰的文章横空出世,今天读来,亦感有惊世之举,评价实至名归奠定韩公后世评判的盖棺之论。

元丰元年的苏轼,正是意气风发之时,才气横溢的他,来撰写这篇评价前人的文章,也正是表达作者品格的一篇抒发之作。

而韩愈逝去几百年之后,能得后人如此评价,地下有知,也要感谢苏轼的文笔,给了他如此之高的赞誉。

那么让今天的我们来看看这篇名为《潮州韩文公庙碑》的文章吧。

文章起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出语不凡破空而来。

所谓为文当有凤头之说,简短而突兀,立即吸睛无数。

何为匹夫,何人一言,初一读之,即使人放不下书本,必欲明白而探究。

先不急,大学士为文,绝不会就此而顺着读者的思维而平铺直叙下去,正所谓文似看山喜不平”,这种不平,不唯是文章的行文特质,更兼有先运势而后再为,如同武林高手出手,先将气场运够,然后蓄势待发。

接下来,苏先生所书写的内容与真正的主角出场还要保持一段足够的距离,是因为要将后面的出场烘托得足够。

再看下苏先生的烘托。

苏先生笔下的奇人异士也是天赋异禀的,莫说那些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的人,都是有着特殊的来头,如申吕傅说等等,山岳星辰之类也是与他们密切相关与生俱来不同凡响。因为这些人心中有着浩然之气,这股浩然之气,在苏学士的心中,上贯长虹下凌河汉,穿越鬼神,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这股浩然之气,在苏轼的眼里,正是他所推崇的那种人间正气,也是他所追寻和赞许的道德文章的慨然之气。

接下来,距离韩文公的出场又近了一层。

在没有读到后面的文章之前,读者想必会为这段内容所震撼,突兀之间,让精力聚集到苏东坡所要写的什么意思上来。

那么这样一来,揭开面纱,我们隐约可以看到韩文公走穿越历史的风尘走近到我们的身边来了。

苏轼写道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韩愈的文学地位,不仅是拯救了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的文风,其地位更是时人所无法比拟。在韩公的成就下,谈笑间,麾之而改变,文风复于归正,并传承至三百年至今。其文、道、忠、勇之为,更是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之让气势,而这与前文所讲的浩然之气可谓暗合于一身。

从文、道、忠、勇的肯定,这些带有主观看法的评价,必定也是有着现实的来历。接下来,苏轼对韩公为百姓所作为的德政也是着笔不多,但字字清晰,不隐其所作为,秉笔其书,为韩公张目,直令今人为之叹服。苏轼为韩公的遭遇而鸣不平,更为其恩施人民的德政而赞叹。所以才有几百年之后,人民为其修建庙宇而祭祀他敬仰他而为之钦羡。正所谓公道自在人心,政声人去后,后人的敬仰也充分说明的韩公的政声永世流传为民传颂。

所以这也就顺理成章地写明了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潮州人民感念韩公任职潮州时,为教化潮州生民而施之以一系列德政,从而使得这一贬谪的蛮荒之地一举而成为教化之乡,并因之而改变了不受王化的面貌。

后世宋朝继承唐朝道统,更为前朝旌表贤能以为当世之人树立榜样鼓励效法,诏封为昌黎伯,并在当地人民修建的祭祀之庙命名为“昌黎伯韩文公之庙”,这也是朝廷弘扬正气之举,让后世的忠烈之士有所效法,而苏轼所写的这篇碑文也代表了主流思潮的正面看法,赞扬什么说明他也向往什么,爱憎鲜明,这也是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不意之中,苏轼也将自己活成了他所敬仰的韩文公的形象,后世也为不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