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的率真与颜回的真性情

(2023-03-17 22:06:45)

    史传讲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虽然不一定完全符合史实,但其中有名有姓的弟子还是没有争议的,比如颜回。

孔夫子的地位那是世所公认,大成至圣先师,古人所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者,他的地位轻易不敢评价。

颜回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虽然事迹散见于论语等作品,但其思想成就更是被后人评为复圣,配享于孔子祭祀,地位之高,也是让后人折服。

这位孔门七十二贤中的佼佼者,是孔子得意的诸多门生中的突出人物。

继承老师的衣钵,孔子有充分的自信相信孔子的能力和品格。

你看从孔子对颜回的赞扬中,足可以看出老师的得意之处。在论语中这样讲到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至于孔子在何种场合讲这句话并不重要,但只言片语间足以看出端倪。

孔夫子有其严谨的一面,更有其率真的一面。你看,在这里,不过是对一个弟子的表扬,老先生反复的提到颜回,仿佛是怕别人不知道他表扬的颜回一样,你可以想象一下,看到颜回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随遇而安,却从来也不会改变他的乐趣,老先生禁不住啧啧赞叹,回呀,怎么样,回呀,又怎么样,回呀,真是怎么样。短短的几句话,给人感慨老先生差不多有些唠叨啰嗦,虽是唠叨啰嗦,但倒也显得有些可爱,老先生看到自己得意门生的优秀表现,无法遏制自己的想法,赞不绝口地表现地表现出来,不管不顾其他门生弟子的感受,也不担心别人因此而会嫉妒颜回,直言不讳地讲不讳地讲了出来。老先生的性格并不古板,倒是把其率真的一面表露无遗,率真有时并不耿直,相反是心有所想话有所讲,不必隐瞒观点。孔子的可爱也在这里表现出来,至于可敬毋庸讳言了。

这也是让我们认识了真性情的颜回。

这位被后世称为复圣的圣人,其性格更是袒露无遗。

从这句话里也可解读出来。

不会拘泥于那么多的规矩,对于生活的讲究到了极其简朴的程度,用竹篮盛饭,用瓢饮水,即便是身居陋巷在别人看来为其简陋的环境而担心,但颜回却乐在其中。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拘束于颜回的性情,物质生活的简陋不会影响他追求精神生活的欲求。这样的性情后世的王羲之仿佛是无意间的效法的,当着别人正在为成为名门大户的乘龙快婿而竞相打扮的时候,人家不管不顾地没有刻意打扮不说,还不顾地在东床上还袒胸露怀地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这样的睡相虽然不雅,但名士风度却彰显出来,一下而为前来相婿的老丈人相中,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有娇柔造作的随性而为反而因为内在的气质而被人欣赏,这老丈人的眼力也是够准的。

颜回的真性情也是这样的效果,老师的慧眼识才,当然并不会因为这偶然的发现而赞叹,更因为平常的性格所称赞。这一点从颜回荣登孔门七十二贤之首来说,也是有因此就有果的。只是颜回因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的性格,被同样有此性格的孔子所看重,这就是志同道合的效果,因为欣赏,他看中了颜回身上的闪光点,因为颜回的这种优秀品质,才让孔子发现了他是可造之才的出众这处。

老师的率真品格和弟子的真性情的表现,就像朋友之间惺惺相惜一般,彼此间互相成就了对方,也完善了对方,就像后世的诗人所讲“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纯洁无瑕,互相促进,也是师生关系的典范,他们在互相促进中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当然成为后人所效仿的品格,所谓“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以后的苏轼赞扬韩愈的话,引用到之前的孔子师生的身上,倒也十分恰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很喜欢
后一篇:乡村观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