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2022-12-28 20:45:12)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 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百度词条)

陈与义的一生经历了北宋及南宋两朝的离乱变迁,作为关心国家时事的进步作家,其作品中亦有多处体现此种情绪的作品。

在这首《昨江仙》中,作者以过去二十余年的国家变迁和人生起伏,回忆了其中的心路历程,也是国家以及时代的大背景下,个人对于大时代格局变化的一点实际心理感受,这样的心理感受虽后世记录的正史一样,构成了时代变化的一个侧面显现,从而让历史更为真切地表现在世人面前。

    就上片而言,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起首就是以忆字起步,至于午桥,其实只是当时作家交游与宴饮的不确切的地名而已,记录了当日的繁华,往日的高朋满座,一时间难以数清。无论是宴饮还是宴饮散去,作者眼里所见的都是一片平和之景,长沟潺潺,月华如水,生活无风无浪平平静静。与二三友人诗酒唱和之际,观春日杏花,吹一曲笛子乐曲,身心放松,一夜之间,悠闲到天明时节。

可以想象,那时的政治气候和国家形势,虽有后人所讲的承平日久不见危机,对文人而言,也只是宴饮谈欢,恓恓惶惶,不知危机将至,人们生活在歌舞升平之中,整天是悠哉游哉,乐不可支。

然而,内忧外患的政治形势,不可能让这种承平的日子继续下去,自从靖康之变宋室南迁,国家也就整个地改变了。

你看下片,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时间过去二十余年,简直转瞬之间,这比不上沧海桑田的隔世变化,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二十年的变化就在身边,每个人都是时代和历史的亲历者,切肤之痛都可以历历在目,虽以二十余年一带而过,但有许多伤心的往事,又怎么是几字就可以了结,不言而喻之中,不言比言还要苦痛。作者亲历变化,想到自己没有湮没于时代的冲击,已是万幸,一个“惊”字足以表达这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回忆以前的容易宴饮的欢聚,或许很多当事人都已不在,而反观自己,不是庆幸又能是什么?说起这些,仿如隔世之感,往日繁华不复寻觅,只落得形单影只之际,偶尔登上小楼,看到雨水初晴的景色,那往日的情景,令作者难以抒怀。

往昔的回忆,有美好让人难以忘怀;但饱经离乱风霜之后的回忆,更是人生无法忘怀的经历,挥之不去,对景难排。人生的变乱,在时代的大潮冲击之下,自己也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何其可悲的状况,人,不能总是生活在过去。

所以,有时候,只有淡看秋月春风。因为,过去的一切,不过是成为渔樵之人口中的闲话。历史终将成为历史,自己也不过仅是历史的一个过客,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淘尽英雄,何况陈与义也不英雄,只有一腔忧愤之心,在时代的潮流中掀起了些许浪花而已,也仅是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