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方礼勇论科技创新
方礼勇论科技创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53
  • 关注人气:3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2 人是什么__占据方式对情绪的影响(连载15)

(2007-03-19 13:37:43)
分类: 天“方”夜“谈”

在前面,我们用“再认”和“失认”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情绪产生与调节的理论背景。情绪是我们感受最深的存在,人生的幸福主要体现在个人情绪的稳定与愉快上,如果我们整日忧郁,我们不仅自己不愉快,还会把这种不愉快传染到工作和他人那里。所以,这里我们拟对情绪再做进一步的讨论,主要是讨论些工具化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情绪是种主观体验。一般认为有愉快、愤怒、恐惧和悲哀四种最基本的原始情绪。多年来,人们根据个人面部表情后分出10种基本情绪:兴趣、愉快、痛苦、惊奇、愤怒、厌恶、惧恐、悲哀、害羞和自罪感,而其它的情绪如骄傲、谦逊、羡慕、忌妒、爱、恨、焦虚等都是这些基本情绪的复合情绪。比如焦虑包括恐惧、痛苦、羞耻、自罪感等成分,忧郁包括痛苦、恐惧、愤怒、厌恶、轻蔑和羞耻等成分。

 

从本书的角度出发,我们把情绪看作是伴随着情境再认过程而出现的一种体验,它主要是强调个人后天习得的内容对个人的影响。

 

在简化的模式上,情绪的性质取决于两个因素:(1)个人在面临某刺激时当下的心境,亦即被占据的背景情境,它决定了当下再认的直接倾向。(2)刺激被再认为情境的性质,取决于个人关于该刺激的经验和认识。而随着这种新旧占据的情境的转化而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主观体验就是情绪。在外部观察特征上,可以识别出伴随这种转化所出现的动作、语调、表情和行为的变化,稍强烈些情绪则伴有可观察的生理变化,如面孔苍白、出汗、变红、瞳孔扩大等等。

 

       当下背景境的作用连儿童也懂得。在节日里,在有客人在家的场合,在家长特别高兴的场合,在公共场合人多的环境里,孩子总是更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要求,行为上也随便。而当家长专心致志地做某事时,或者心绪不佳时,孩子往往回避到一边,去做自己的游戏,甚至会因此受到情绪的感染。

 

成年人特别注意人际关系,一个浅显的道理是,有过一面之缘的两个人之间总是因这种“缘分”而易于开口,一方通过这种缘分唤起对方的再认以获得亲切感,使得对方从当下的情境中转入到两人曾经相识的那种场合。这种接花移木的效果随着曾经认识的那种场合所具有的吸引力而改变,比如说,那是个饭局,来访者回溯到那里时,便会巧妙地描述当时的情况,参加者的特征,饭局的气氛,戏剧性的情节故事等等,这样,公事公办的性质被不自觉地转化为带有私人交易的色彩。一个善于谈判者总是要精心地安排环境,如对对方的住宿起居的安排、良好的饮食、愉快的旅游和消遣、谈判环境的暗示等。并善于在恰当的时候,如酒酣耳热之际、游兴正浓而兴致勃勃之机等等,或者利用对方因这种安排而神情疲惫、焦躁急于完成的心情巧妙的提出要求。想方设法从恋人那里获得好处,是咖啡厅、鲜花店、歌厅、工艺礼品店等常常利用的,连乞丐也不愿放过这种良机。

 

所以,当下背景境的消极情绪,易于诱发出消极反应;而积极的、兴奋色彩的当下背景境,则易于唤起积极的行为。这正像我们心情不畅通时,气不打一处来;而心情愉快时,凡事都顺利、轻松一样。

 

毫无疑问,相对于当下背景境来说,诱发再认的刺激则是引起情绪反应的主要原因。为了明确起见,我们先排除当下背景境的影响,而只考虑人们受当下刺激诱发的情绪作用。这种考虑是可行的,它或者是我们当下的背景境是平静的,亦即没有很明显的情绪态;或者是由于意向性的要求而投入到某一占据过程中,因而当下的背景境就是刺激本身出现的背景所诱发;或者是刺激引起的情绪较强大,以致于压抑了个人的心境而呈主导的优势。

 

在这类考虑下,因刺激而导致的结果就成为决定因素。可列出如下几种可能性:

(1)短暂而强烈的刺激。在这种刺激下,人们反射性地做出情绪性反应。比如令人愉快或厌恶的气味、受到电击、火烫、离别、死亡、失恋、失业、晋升、高考落榜、黑夜出现的怪物,与人交往时突然产生的冲突或共鸣等。这种刺激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印象,亦即将刺激的结果与刺激出现的环境、对象等结合起来成为具有强烈情绪性的情境被记忆起来,使得个人不自觉地对某种经验或情境提示物,产生好感或厌恶,因而自然地接近或回避。

 

(2)占据过程中受挫引起的情绪反应,亦即出现再认的障碍。比如与某人相处时总是引起冲突,两个人话不投机,在共事过程中难以合作。或者一个人在某个环境中、做某一类事情总是不顺心,事与愿违,极欲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无法实现要达到的目的。这类过程一旦以再认形式出现时,同样也会使人感到有情绪上的消极表现。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曾经顺利地完成某一任务,在某一环境中得心应手,与某人愉快地合作过、交往得很友好和谐,这类经历都会成为具有积极情绪的情境留在个人的记忆中,使个人倾向于这类活动。如果一个人打篮球时受到鼓励,并且发现自己似乎有别人赞扬的那么好,他就会向往篮球场。那些结伙赌博的人,在想拉某个人下水时,总是先给他一些甜头,使他树立起这样的情境意识,即自己有赌博方面的运气,一旦建立起这样的情境常常难以被更改。这样,当他后来输了时,他便想这不过是暂时的,往日的好时光还会回来。所以,占据过程的情绪色彩是一种自然的倾向,当这种情绪是积极色彩时,便会诱使人们趋向重复类似的占据过程;而当这种情绪呈消极色彩时,就会使人们自然地回避。

 

3、当占据过程只以关注的形式出现时,在这一过程中,就总是伴随着积极的情绪。当人们进入这种占据态时,总是倾向于保持着这一占据态的持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不分心,聚精会神。这种情形的存在,提供了这样的选择,即意向性的占据可以改变人们对某刺激所具有的情境的情绪色彩,也就是说,如果对于人们怀有消极情绪的刺激,施加一定的压力和要求,则有可能使人们排去这种刺激所再认出的消极情绪;当人们重新顺利地获得关注的占据时,这种占据过程所伴随的积极情绪会取代这一情境过去所拥有的消极情绪。这样,一个使人急于回避的情境禁区便被突破了,再认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使人们乐于趋向于再现这一占据过程。比如说,一个孩子在某门功课上曾经总是考不及格,产生了畏惧和不自觉的回避的心理。通过鼓励、诱导,高估等方式使他觉得这门课很容易时,自信心便树立起来了,他会不自觉地愿意做这门功课。

 

(作者:方礼勇,邮件:fangliyong@vip.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