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 人是什么__失认是情绪冲突的原因 (连载10)

(2007-03-19 13:26:07)
分类: 天“方”夜“谈”

再认是情感的,当再认不能实现时,就会出现情感障碍,如沮丧、忧郁、焦躁、失望等,我们将再认的不能实现称为“失认”,也可称之为“冲突”。情绪有时很强烈,如失恋;有时很微弱,如前面所说的“心事重重”、该做的事没做所产生的心理牵挂;有时候又似乎莫名其妙如寂寞、厌倦等。下面我们分别讨论。

 

人们被占据的实现是以对情境的再认为条件的,这种再认可以粗分为两种:

其一,反射性再认,或称习惯性再认。这种再认是条件反射性地实现的,因而据以再认的原始情境是已习得的、习惯的、熟悉的,而再认对象的出现则往往不是出自于我们有意识的安排、计划或控制。比如说,突然有客人来访,上街时遇到一位朋友等,其特征是迫使我们中断当下的占据态,转向新的再认出现的事态之中。

 

其二,意向性再认,或称期望性再认。是指当我们处于某一占据过程中,对即将出现的占据内容的预测性再认,因而据以再认的原始情境是计划性、期望性的。比如,打篮球投篮时,我期望将篮球投入篮中,期望运球能够得心应手,绕过对方的防卫;下象棋时,我期望能将对方的某个棋子吃掉;与别人约会时,期望对方在约定时间内出现;读小说时,期望某主人公能够有某种处境;买一枝鲜花给她,期望她能高兴;学习中,期望能解出某道习题;在工作中,期望按照某计划去开展;对于写书的我来说,期望它能顺利出版等等。

 

因此,再认就是当一刺激出现时,对我们来说,它意味着什么样的情境。进而决定了该情境对我们的可占据性,表征为我们做出反应的形式和反应的内容。如果一刺激不能被再认为某种熟悉的、或期望情境时,我们就称之为失认。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就不能被中据,而会出现两种情形:其一是逃避,其二是情感障碍。所谓逃避是指,由于我们对当下的刺激不能再认为某种情境,这一刺激就无法产生占据我们的内容或者再认为某种具有强烈消极情绪的情境,我们就不得不逃避到能够再认的情境中去。情感障碍是指,如果我们无法逃避,或者说,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一刺激,处于这种刺激的环境之中,那么,我们就主要为情绪占据所主宰,因而出现情感的冲突或失落。所以,冲突实际上是两种心理定势的冲突比如现实的要求与自己的习惯、期望计划、信念等的不一致,造成专一占据的不能实现,引起情感障碍。

 

比如说,一个倍受父母宠弱的幼儿,在刚被送到幼儿园时,由于对新环境不熟悉,便总会闹着要回家。假如这个孩子特别地认生,不能和其它小朋友相处友好,幼儿园里又没有多少玩具,老师又不怎么注意他,就会引起孩子明显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暴躁、孤僻、冷漠等现象,也即在这种无法逃避而又失认的环境中,情绪占据居于主导地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失认导致的情感挫折是明显的。比如说,我们制订了某种计划去做某件事,这相当于意向性再认的情境。谁知在具体执行时,做不下去了,或者是由于外来干预,或者是自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得我们心急如焚、焦躁不安。在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有时也有火冒三丈的情形,一问起来常常是:这件事本来应该这样做,他偏偏却要那样做,结果把事情弄糟了。也就是说,这件事对于你来说,再认为一种计划,你认为应当这样做,那个人却没有按这种方式执行,尤其是当一件事明摆着应当如何做时,对方没有那么做,如官僚机构“踢皮球”的作风总是会人头疼的。

 

对青年人来说,失恋与理想的破灭都是常见的失认现象,对个人的打击无疑也是惨重的。像寂寞、无聊这类情绪则是由于习惯性占据的节奏与当下无事可做相比产生的失落感,也就是说,习惯性生活节奏是主要因素。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青年到了穷乡僻壤的农村,就会觉得那里的生活慢得让人受不了。反之,习惯于农村缓慢而宁静节奏的人们初到嘈杂、纷乱而繁忙的城市里,也有较长时间的不适应。

 

类似于上述对再认的两种类型的划分,我们将“失认”也分为两类:

其一,期望性失认。它由意向性再认的失败或冲突引起,属于“目标性”的。也就是说,致力于某一目标的努力而被证明是无法成功时,引起个人的情感障碍。比如说;考学失败、失恋、某项工作计划受挫、企业破产、理想破灭、信念受到挑战等等。

 

其二,回忆性失认。由反射性再认的障碍引起,具有“丧失性”的特点。特点是:当下情境的变迁,使人们处于不利或适应不当的位置,人们便再认着过去,但又不得不经受着既定事实或现实环境的刺激。其范围比较广泛,比如说:

(1)丧失亲人,离异,被遗弃,家庭不和睦等。

(2)习得环境的改变。刚结婚,刚有孩子,退休,进入某新单位,搬迁到某新地方生活,长期被隔离在某种特殊的环境中,新技术发明的引用导致的习惯工作方式的改变等。

(3)自然灾害改变了自己的过去。火灾、水灾、旱灾、风灾、地震、山崩、车祸、疾病等。

(4)突异灾害对个人心境的重创。被抢劫、被强奸,遭受过可怕的恐怖事件等。

(5)社会变革导致的生活方式的巨变,使日常生活的方式,运用观念的方式,人际交往方式,价值观等都产生较大变化,引起个人一时的适应不良。

(6)与他人相比较产生的失落感,以及无事可做时的寂寞、无聊感等。

 

上述划分虽然粗略,但对我们仍然是十分有益的。无论是我们的社会,还是我们的社团、我们的亲人以及我们个人,都大大了低估一种变化带来的心理影响,这反应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不成熟,对变化的不敏感和缺乏对策。对变化的不敏感更主要的是缺乏对变化的知识,尤其是变化影响的不仅仅是位置、个人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更主要地是对个人历史情境的巨大挑战,因而当变化发生时,需要我们采取耐心而持续的手段关注和帮助。这种耐心而持续的手段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积淀,是百年老店的公司所必备的企业文化。比如刚建立的新婚家庭,常常有一段相互适应期,即冲突期,却往往被人们胡乱归因为爱情的失败,因而对策就不明确了。我们尤其要注意“习惯”的被改变对情绪的持久而微妙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由于忽视了这种影响,而使我们在适应不良时胡乱归因,这种归因并不能解决问题,倒可能进一步加深了情绪冲突。最突出的例子是,大学生刚被分配到工作单位工作时产生的挫折感和当前社会变革对每个人的冲击。

 

(作者:方礼勇,邮件:fangliyong@vip.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