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对人的启蒙的做法

(2006-12-12 12:10:17)
分类: 天“方”夜“谈”

颜渊是孔夫子最得意的学生。他不幸早亡,孔夫子十分悲伤,连呼“噫!天丧予,天丧予”,痛哭流涕:“我不为这样的人悲伤,还为什么人悲伤呢?”颜渊也的确最理解孔夫子之道。当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被围困在陈、蔡时,粮食吃尽了,许多人生了病,大家情绪低落,孔子却“讲诵弦歌不绝”。这种艰难的处境使子路十分恼怒:“君子亦有这么困窘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的另一个高足子贡对此困难也十分焦虑。孔子问他“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子贡答道:“然,非也?”孔子说:“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夫子见弟子们都有恼怒之心,便想问问他们对自己处于这种困境的看法。他先召来子路,问他:

“《诗》云,匪凶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也?吾何为至此?”

子路说:

“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也?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说:

“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走后,孔子又召来子贡,问道:

“赐,《诗》云匪凶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至此?”

子贡说: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孔子说:

“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走后,孔子又唤来颜渊,问道:

“回,《诗》云匪凶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至此?”

颜渊说: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听后,欣慰地笑了:

“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引自《史记-孔子世家》)

 

这里可见三种境界。子路根本就不理解孔夫子的思想,因而也就没有自己的信念。当处于困境时,便茫然失措,认为一个“君子”怎么会处于这种地步呢?肯定是我们自己不行,缺乏知识,别人才不相信和任用我们,孔夫子只好用古人的榜样诱导他。子贡的才智聪颖是十分有名的,经商则发财,赌博则总赢,游说则使国家安危存乎于口舌之间。所以他能够理解老师的思想,但又仅仅是理解而已,对之缺乏感情的把握,便希望孔夫子能变得园融一些,修改变通,使之符合当世统治者的要求。孔夫子说他志向不远,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至于颜渊,通过上述对话,充分显示了他悟性的高度境界,进入了孔夫子的心灵深处,激起了感情的共鸣。

 

但是,颜渊虽然理解了孔夫子的思想,在感情上也与老师达到了共鸣,仍然觉得自己与老师之间的一道不可逾越的万丈鸿沟。对此,他感伤地说: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

 

也就是说,承蒙夫子的教诲,我用尽我的才力,自觉得学了不少东西,能够独立地成就一番事业了。可是,每当真的想这么做时,却又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了。换句话说,还是需要老师来引导自己,带领着自己。离开了老师,自己就寸步难行。对于弟子们的这类哀叹,孔夫子连忙说:

“二、三子以吾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天然的鸿沟,使得孔子如此得意的学生也不能接近他,纵使孔夫子一再解释自己“无隐乎尔”也不能消灭这种鸿沟呢?也正是对这种鸿沟的关注,构成了老子,尤其是庄子理论的精髓,构成了禅宗的鲜明特色,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特别之处。同时,对这鸿沟的关注与消灭的努力也正是一切哲学思考的目的,是人们认识自我的出发点与归宿。

 

(作者:方礼勇,邮件:fangliyong@vip.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