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阅读:青年轿车何时出自主品牌?
编辑:汽车自修室
当日优秀文章:
《锦湖轮胎翻供很"给力",垂死挣扎玩“道德”》汪上
《政府代表公共利益 应从路桥利益中抽身》京华时报
张铁
《女汽车公关:每天都得奋战的折翼变形金刚》汽车公社 俊锋
《中国汽车的“标准”之痛
安全标准漏洞太大》汽车公社 韦波
读后感一:青年轿车何时出自主品牌?
莲花必定是别人的,青年轿车得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免得替人做嫁衣。这前提得有自己的研发、制造、销售等体系。相信青年轿车也有自己的构思,或许莲花也仅仅是个过渡,练练手。
ABR记者 张南
刚开始莲花也没有这个想法,我们不断游说他,我说,“你不如在中国创造一个大众。”他说他没有钱,我说钱我出,我们共同来创造一个大众。这个就花费了好几年,终于把莲花说通了。在合作中,我们整体的经营思路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不受合作方的约束。我们只用英国莲花的品牌,技术、管理、人才。总之,他强的用他的,我们强用我们自己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莲花是青年的研发中心,同时还是品牌提供方。莲花能力很强,不像意大利的很多的厂商,只能做外形设计,没有制造能力,这个也做不出好车,莲花不只是外形设计,它的工程设计能力也非常强,莲花是全面的体系,包括管理,整个的全面进来。
读后感二:青年莲花得抓紧提升品牌号召力
ABR记者 张南
我们的战略定位是很成功的,是国际品牌之后、国内品牌之前的中间的定位,即“国际品质、亲民价格”。不过我们的定位模式自己损失比较大的。开始我定10万以下,可我的零部件成本都13万。不过以后我们的量做上去了,成本还会下去一些,会盈利一点。我的车比本田、丰田都好,价格还更低,为什么不买莲花呢?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瞄准他们的,我们就是想瞄准国际品牌打,比如日韩品牌这些,就是想打败他们。
读后感三:华泰谋划造车,萨博成敲门砖
新浪汽车讯,黄春棉 “投资都是后话,目前最关心萨博能够尽快复产,能否让这只母鸡下蛋。”庞庆华说。“只要能尽快复产,其他问题都可以顺利解决,包括资本。”庞庆华说,“庞大与萨博合作,以销售为切入点,慢慢恢复萨博的生产,难题才能以破解。”从萨博与华泰的“闪婚闪离”,到国内最大汽车经销商庞大的“插位介入”,谁能接手萨博已然成为汽车界的焦点。尤其是庞大以经销商身份开展与萨博合作,将借此契机进军汽车生产领域,更是被业内看作是“由经销商转型生产商的开端”。
读后感四:应理性看待三四线市场
莫言清风
中国汽车增长点在三四线市场是伪概念。
读后感五:日韩之争,日趋白热化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Yonhap news
agency)报道,
2011年4月份现代起亚汽车占中国市场份额的10.4%。其中,现代汽车的份额为6.9%,相比于去年同期多出了0.3%;而起亚汽车占据了另外3.5%的市场份额,该品牌汽车去年同期的市场份额为3%。此外,日本头号车企丰田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从去年4月份的19.9%跌至今年4月份的16%。
读后感六:徐和谊时代是否即将结束?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刘旭
2008年,执掌北汽集团一年有余的徐和谊在理顺各种外部关系后,开始组建自己的高管团队,其中的重头戏就是通过全球公开招聘北汽控股总经理,从上汽集团迎来了汪大总。同年,张欣告别南汽,来到北汽担任乘用车事业部负责人,享受总经理待遇;供职于奇瑞的李峰回归,掌管北京现代;徐和谊从昌河汽车引入了蔡速平,出任北京奔驰中方副总裁。一番招兵买马后,围绕徐和谊的高管团队正式组建完成。度过了艰难的“整合时期”,汪大总等人3年的聘用期即将结束,人事变动的局势凸显。
读后感七:北汽自主凸显研发人员缺失
l
北京日报5月20日报道 5月19日晚,北汽集团代总经理韩永贵率队从首都机场出发,从5月21日起,他的团队将在德国举行专场招聘会,力争从当地延揽60至100位中高端汽车人才。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车企在海外最大规模的招聘。
l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刘旭 据消息人士透露,由于长安、长城等车企的挖角,北汽研发体系的人才流失率也在增加,北汽着力打造的自主品牌和研发体系,或受到人事动荡的影响。
读后感八:一起海马与海马郑州抢夺销售资源
网易汽车 作者:刘卫琰
5月19日,一汽海马销售公司与庞大集团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根据协议,合作双方计划在2011年内新增服务网络20家,在河北部分区域、内蒙、沈阳、山西等地区内,海马汽车将向庞大汽贸提供旗下海福星车型的独家销售。
读后感九:抛弃纯电动,中国新能源或理性回归
每日经济新闻
“未来国家会出台有关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全套政策,不要以现有政策来揣测政府只支持纯电动汽车,不支持油电混合汽车。这是误读。”在最近举行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
读后感十:结果未出已遭怀疑,公车普查需以提升政府公信力为宗旨
吴琼
六月底公车大摸查 会不会重演北京1%的乌龙。
读后感十一:政府不应成路霸
京华时报
张 铁
政府要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必须从“路桥利益”中抽身而出。
读后感十二:在中国,媒体公关是一家
汽车公社 俊锋
禀诸位,小女子家住东海边,上下班穿梭于公交地铁间,虽苦乐无边。邀请了120家媒体在车展期间,车马费塞了大半天。谁知道那媒体老师,私人感情抛一边,不仅不发新闻稿,反而报负面,让我手足无措亮在那客户前。我一下傻了眼,上帝在眼前,必须消负面。但恐老师知识渊,句句说得在理间,产品不过关,还怕别人言。唯有电话两头赔笑脸,好话说了100遍啊,100遍!尴尬处境苦难言。一边发正面稿件,一边消负面,发誓要把这媒体老师捧上天。汇报工作给媒介总监,牢记总监赐良言:维护媒体关系不仅在唇边,和谐也需在心间。
读后感十三:广汽敦促中央加快审批新合资项目
四大四小争议都是浮云,想用的时候用,不想用的时候不用。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等获得审批通过,才是广汽最为关心的利益。
ABR记者 刘宝华
曾庆洪
我首先说明,中国从来没有四大四小,你可以问问国家发改委或者商务部,这个四大四小是民间传的。第二点,广汽不会求排第几大,在一汽搞“中国汽车50年”论坛的时候,我也参加了,包括当时的竺延风、苗圩都有在这个会上发言,都说要求国家怎么支持四大,我认为谁贡献大、谁有发展前景、谁强就扶持谁,不在于谁大,我想应该扶强更重要,是根本,关键还是做强。广汽的定位,我们希望争取前5名。事实上现在的销售收入利税我们是排在前4。我老是讲东南西北中,在南边我们希望占一席之地。至于说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上市,重组告一段落。我们基本上已经布好局了。 明年开始我们是收获期,就是发力期。比如说广汽菲亚特会投产,广汽三菱会投产,广汽乘用车会成规模。
读后感十四:减配,已成合资车企主旋律
汽车公社 韦波
为什么国产日系车的安全口碑不好?因为日系车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安全标准的领悟相当透彻,他们发现,哪怕没有防撞梁结构也可以在中国上市销售。有人说这种行为是“钻法律的空子”。没错,但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的“法律”有问题。曾几何时,上海大众POLO汽车“砸墙钉”的电视广告曾经随着POLO强大的安全性表现红遍全国。严谨的德系车领悟中国汽车制造安全标准的过程要比日系车慢一些,上海大众第一代POLO质量最接近欧洲标准;到了第二代,很多东西被减配,后轮刹车盘变成了刹车鼓;到了第三代,连后防撞梁也被取消掉了。如今的POLO已经不是原来的POLO,德系车也终于领悟到中国汽车制造安全标准的真髓——尽管大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变化。反观欧洲的标准,对车架结构件以及车身安全件均作出了详细规定。欧州车主只要发现汽车某个“非损耗”零部件出现故障达到三次以上,就可以向政府相关部门递交质检申请,一旦被检测出确实存在问题,车厂将对同批生产的同型车辆实施召回。遗憾的是,在对应的国家标准中,我们看不到这样的明文规定。
注明:汽车自修室欲建汽车行业最大的“新闻写作选题库”,免费为行业提供参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