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乡补贴将被车商吞噬

(2009-03-03 23:28:03)
标签:

汽车下乡

汽车

分类: 汽车评论

下乡补贴将被车商吞噬

\ 周丽

补贴细则还未出台,汽车下乡实施日(31日)已过两天,就像“万事未备东风已吹”。暂且不去假定政策是否不了了之,既然公布了,不如说说比较关心的利益分配问题——究竟谁能获得政府50亿的财政补贴?

可能是车商(车企、经销商),也可能是农民。但根据政府“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整体宏观部署分析,八九不离十将直接补贴给农民,必定在短期内,对市场终端消费的补贴比对生产环节的补贴更能制造漂亮的GDP下乡补贴将被车商吞噬下乡补贴将被车商吞噬下乡补贴将被车商吞噬

 

 

 

问题是补贴能否到农民手里?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由于农业税减免,农民可支配收入接近人均收入),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

对农民而言,一家四口凑合起来,且一年不吃不喝,也难以买辆三四万的微面,而一家四口的城镇家庭大体能凑和。所以,最终的可能是,除少部分农民购买外,多数还是被以从农民手中获得消费券(借用户口)的城镇居民所购买。如一辆价值3万的微面,按10%的补贴率计算,就是3千,那么农民可能获得1千的消费券转让费,剩下的2千补贴归城镇里的实际购买者。

如果是对车商的补贴,那么无论农民,还是从农民手中获得消费券的城镇居民,都将以低于3千的价格从车商处获得微面。

其实,对前面分析,好像问“究竟谁能获得政府50亿的财政补贴”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除了私下“购买消费券”(使得汽车下乡成了个伪命题)这一行为外,无论是对消费者的补贴,还是对生产者的补贴,短期内,好像大家都能获得好处,长期内,就是简单实现货币再循环。

像个嘉年华,农民从倒卖门票中获得好处,城镇居民从游玩中得到快乐,而车商则从项目经营中获得利润。下乡补贴将被车商吞噬

如果汽车下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相信大体会接近这一情况。不过,根据目前报道,汽车下乡可能类似家电下乡,采取“招投标”形式,并不一定每个车企或每个经销商都有资格参与。这实质上是对市场竞争的限制,使得汽车下乡成了某一两家厂家的垄断行为。从而使其基于对价格信息的优势掌握,极有可能获得垄断利润。这种冲动的极致就是所有的市场补贴都将转换成市场价格,使得对农民的补贴成了车商的利润,甚至可能埋下通货膨胀的隐患。

 

下乡补贴将被车商吞噬

 

 

当然,或许有人会纳闷,为什么诸如年初的购置税,在市场竞争也算激烈的情况下,众多车商依旧敢于提价?

其实,一个健全的市场除了鼓励竞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政策保障,如惩罚条款必须鲜明,执法措施必须到位。而纵观购置税实施的前后,一来没有任何对车商擅自提价的惩罚性条款,二来更谈不上对哪家擅自提价车商采取任何具体惩罚措施。所以,购置税实施后,出现车商大规模提价,消费者大规模怨声载道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如果日后出台的汽车下乡实施细则也是一副老好人的模样,那么在实施使得竞争更不激烈的“招投标”制度的前提下,届时出现车商大规模提价,以及消费者普遍怨声载道的现象,更是不足为奇。

所以,在竞争不充分、惩罚不到位的前提下,汽车下乡运动绝对不是嘉年华游戏,更像个屠宰场:车商擅自以市场名义向消费者征收“价格补贴税”,使得对消费者的补贴,成了对掌握价格等优势信息的车商的额外奖赏。下乡补贴将被车商吞噬

总之,细则未出,一切皆有可能,希望每一家车企、每一家经销商都有随时随地参与的机会,另外政策的惩罚性得到贯穿。当然,最好是不要提“汽车下乡”,不要人为的割裂城乡两个市场,不如提汽车“促销”,凡是有购买欲望和能力的都可享受政府补贴。以确保市场补贴都能转换为市场福利,在同一价格下增加市场消费量,从而保持经济稳定。

 

 

当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相信政府的执政习惯也不会一时半会能改变。之所以要汽车下乡,之所以割裂城乡市场,之所以“招投标”,之所以制造垄断利润,之所以弱化惩罚措施,之所以容忍哄抬车价……至少这一切都有利于制造漂亮的GDP,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剥夺消费者市场福利的基础之上。看着年年8%以上的GDP增长率,真让人心寒。

在结束之前,强调下,这篇文章过多的运用古典经济学理论,过于强调车商的市场理性行为,而在试图用制度经济学派弥补这一缺陷时,又过去简单,但我的能力只能到这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