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废除《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2009-02-25 21:16:59)
标签:

汽车产业政策

汽车

分类: 汽车评论

废除《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 周丽

乘《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向社会征求修改意见的机会,我也唠叨几句——废除《政策》。

衡量标准是《政策》的根本目的与最终结果是否吻合,如不吻合,甚至南辕北辙,就有必要废除。

至于《政策》的根本目的,开篇的“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等字眼,已露端倪。第一章则道出原委:发展“国字号”自主品牌。

虽然“外资品牌占市场近八成”的现状与《政策》目的恰好南辕北辙,但不能以此为简单依据做出“废除”的判断,还得根据《政策》本身的逻辑来推演。

为实现“发展‘国字号’自主品牌”这一根本目的,《政策》的核心措施是创建“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第四章第十六条、第七章第二十八条、第十章第四十五条等,无论在与国外车企合资,还是技术研发,甚至异地建设等方面,都被赋予更多权力。另外,第四章第十七条不仅彻底勒杀外行资本进入的可能,而且加速弱小车企的死亡。

虽然有一系列辅助措施,但问题是,当时(现在也如此)没有一家“国字号”的绝对产量称得上是大型的,甚至连吉利等私企的产量都不如。于是,《政策》第二章第六条将“国字号”旗下的合资企业也纳入阵营。

由于合资企业中的外资品牌都是“国字号”的销售主体,于是产生新问题: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孰轻孰重?

虽然在根本目标上,《政策》始终没有放弃发展“国字号”自主品牌的冲动,但在短期内,面对“国字号”自主品牌裹足不前和合资企业的外资品牌如鱼得水的现状,《政策》的决心发生了动摇,着力点开始倾向外资品牌,不仅将合资企业引入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受《政策》庇护,而且在整个第九章所阐述的营销网络中,都有力维护合资企业的既得利益。从而加速了自主品牌在“国字号”中的被边缘化,发展多年依旧裹足不前。

可见,《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就像一部丧权辱国的条约,我国汽车行业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所以,废除《政策》时不我待。

至于《政策》废除后,无论外资品牌是否会大举入侵,还是民营车企是否会迅速崛起,相信一部更加鼓励平等竞争的政策,都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福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