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正遭遇“韩氏三重门”

标签:
吉利22周年李书福乌克兰奇瑞汽车出口汽车 |
分类: 汽车评论 |
中国车企正遭遇“韩氏三重门”
财经评论员\ 周丽君
在11月6日吉利集团成立22周年庆典上,来自驻乌克兰办事处负责销售的孙大勇(孙敬勇)获得集团最高奖项——“书福”奖。
该奖项诠释着吉利集团的经营思路。
其实,无论乌克兰,还是海外销售,对吉利,乃至中国整个汽车自主品牌而言,都是关键性字眼。
第一重门:市场政策出的“小考”题
因普金签署的第745号法令(将车身散件提升至15%,以及车身最低征税不少于5000欧元),使得吉利于去年11月和俄罗斯ROLF公司签署的15亿美元,差不多二三十万辆整车出口合同陷入两难境地。再加先前的一系列市场限制性政策,奇瑞等自主品牌在俄销量同样受挫,其前8个月同比下降45%。
由于乌克兰市场的CKD+SKD组装占75%份额,客观上提升了自主品牌对散件进口较宽松的乌克兰市场的重视,吉利更是如此。
据报道:今年三月,乌克兰汽车质量认证官方代表团——乌克兰国家道路运输研究院,先后到吉利宁波基地、吉利汽车研究院、吉利路桥基地进行质量现场认证,表示将在自由舰原有质量认证合格证到期之前顺利颁发通行证,同时对远景、金刚等新车型给予认可。
第二重门:市场竞争者与合作者出的“中考”题
虽然在乌克兰,吉利过了政策关,顺利升入初中就读,但吉利在乌克兰的“初中三年”并不见得就很好混。
在乌克兰市场,俄罗斯的伏尔加、大宇、雪佛莱、三菱、丰田、现代、斯柯达、本土的扎波罗热、起亚、欧宝等分别位列前十。包括与自己比销量上还算突飞猛进的吉利在内,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中国车企杀入乌克兰市场前十。
除此之外,吉利的同桌同学——合作伙伴乌克兰克列缅丘格汽车组装厂,也并非见得在学习上能给吉利太多帮助,必定其与韩国双龙SUV、中国长城、中国一汽等都有“交头接耳”的合作关系。使得吉利与前十相比,目前的销售门店仅为二三十家,且主要集中尼古拉耶夫、克列缅丘格、辛菲罗波尔、波尔塔瓦、扎波罗热、哈尔科夫、敖德萨和利沃夫等乌克兰主要城市。维修、保养、团队与车型的本地化等也相对滞后。
总之,吉利等中国部分自主品牌在乌克兰上初中的资格是有了,但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还得不断磨练自己。
第三重门:市场消费者出的“高考”题
“书福奖”得主之一的孙大勇认为在乌克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明白与接受吉利品牌。
看来中考还没来临,吉利就得马不停蹄回答高考问题——品牌价值。
其实,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丰田在美国市场同样面临如何说服消费者在内心深处接受自己的问题。如1957年8月,丰田向美国出口的“皇冠”,就因为不符合消费者需求,而没有成功。当然,现在的丰田不仅能被接受,而且还能比美国企业更好的被美国消费者接受,在于其更能将品牌价值诠释于微妙之处。如在洛杉矶Longo经销商处,共有46种语言服务,甚至包括阿富汗的普什图语、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等冷僻语言。当然,更少不了华语。
当美国消费者被问及为什么要买丰田等日本车时,多数这样回答其卖点:省油、美观、物美价廉、使用方便、服务态度好、售后服务质量高、养车成本低……
而目前,包括吉利在内的出口在外的中国车又能得到其中的几个口碑呢?但这样的追问,对给自己拟了份“2015年销量200万辆,2\3出口”高考模拟试卷的吉利而言,显然并不多余。
虽然,吉利等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面临“政府-市场-消费者”的“韩氏三重门”考验,但在国内市场就读的自主品牌的成绩又如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自主品牌轿车销量98.28万辆,2007年达到124.22万辆,尽管一年内增长25万多辆,但市场占有率增幅只有0.33%。也就是说,进步是有的,只是和原地踏步没什么区别。
不过要论“实岁”,中国车企并不见得比韩寒大,如对它们的希望太多,可能会拔苗助长。所以,虽然目前市场学校对吉利等自主品牌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的呵护更不能少。
孙大勇的母亲为了不影响儿子在乌克兰的工作,甚至长年向儿子隐藏自身得癌症的事实,而吉利的“母亲”又如何?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自主品牌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