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保利万科地产 |
分类: 房产评论 |
保利纸上追万科
房地产独立评论家 周丽君
局外人一般认为保利很低调,不张扬,而局内人则不少认为保利很猖狂,如自己认准非得拿的地块,事先支声万科等主要竞争对手:给兄弟一个面子。
外表文质彬彬,内心流里流气,保利地产,里外两层皮。
凌晨时分,挑灯夜读,保利地产大篇软文《高调启动“千亿俱乐部”战略》横扫《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国内各著名财经报纸之整版广告篇幅,可谓耳目一新。莫非保利地产不当汉王刘邦,要当西楚霸王项羽,非得让里里外外都知道保利地产牛逼轰轰?再读《经济观察报》的《保利地产飙进,李彬海还有牌未出》,深感保利地产有阴谋。
一向功利的保利,此招不在沽名钓誉,不在所谓的“千亿俱乐部”,醉翁之意在乎万科,在乎霸王之位。
至于保利是否有底气,我们探究下。
就区域经济圈布局而言,保利02年才制定全国布局战略,之后才推进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辐射四周战略。而之前之时,中海、万科、合生等诸多地产大鳄也纷纷进行同样布局。
一线的北京、上海、广州,二线的天津、青岛、沈阳、长春、厦门、福州等地房地产市场,都是硝烟弥漫。保利地产不仅身陷囹圄,而且与大鳄相比落后半截。保利欲在今后五年跻身地产五强,先得打好基础。2000年,万科基本实现专业化调整,完成以主要城市为核心,布局全国的骨架搭建。行动早于保利,基础好于保利。
就城市价值发现而言,保利地产几乎与地方政府新区建设捆绑一起。的确实现了保利暂时性的突飞猛进,但地方政府的极端功利思维,与“一城多心”的刻意解读,必将埋下盲目扩张之隐患,也必将耗尽帮凶保利元气。所谓的城市价值发现,将埋下城市泡沫之恶果。保利地产之扩张不外乎孙宏斌时代的顺驰模式。
哪怕保利地产之政府资源多么雄厚,在不可捉摸之经济规律中,保利难免深陷大起大落之隐患。而万科与政府关系,显然比保利更市场化,更透明。即使危机发生,更易于驾驭市场规律。
就商业地产而言,在保利地产还是青少年,急需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成就番事业时,非得搞个“70—30”法则,提出“以中高端精品住宅为主,城市地标性商用物业为辅”的产品结构战略,分兵商业地产,我不清楚保利地产意欲何为。要说商业地产,与万达差个十万八千里,要说住宅产业,本已与万科差距甚远,居然还沉迷好大喜功,有心思搞些城市标志性建筑。与此相比,万科低调、务实,更懂得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真实财富。
就人才而言,一帮军人拼凑的团队,凸显思想僵化。攻城略地没问题,但马上坐不了天下。军人专制统治,使得企业在哪怕已身陷囹圄时,也不忘好大喜功,极易使企业固步自封。保利地产不进行彻底的战略调整与思想转变,终究难以做大做强,一个专制的国家终究不可能统治多元的世界。
大企业应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万科所谓的“北大情结”,并非北大学生多多益善,而是张扬着浓烈的北大早期之自由思想。正因为思想之自由,才便于个人交流,团队交融。个人积极向上之冲劲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王石、郁亮之个人形象才能牢固树立,企业团队之战斗潜力才能得以充分挖掘。
综述而言,保利地产身陷囹圄,四面楚歌。此时此刻,保利不做刘邦,非得当项羽。不是自找苦吃,就是另有意图。
军人之企业,自然难免军人之策略,如声东击西,妄图调动敌人,再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消灭。“70—30”法则,仅是个诱饵,聪明的保利,自然知道第一敌人是万科,不是万达。当然,万科也不是笨蛋,不是保利在纸上做些广告,搞些文字,所能随便调动。不过纸上谈兵不可小觑,必定保利不是赵括。何况近些年保利之势头,也令不少诸侯闻风丧胆。至于能否借盛气凌人之势,超越万科,一举问鼎住宅产业,还得拭目以待。即使保利果真成就东方不败,我也不忘再唠叨:元朝夷人虽统一中原,但自身变革邋遢,结果早亡,清廷充分吸取教训,居然坐江山近三百年。希望保利好自为之。
总而言之,纸上的东西,多看少信,哪怕这篇《保利纸上追万科》。
2007-7-3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