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公寓网如何更好发挥自身才华策划
——由网络记者到网络评论员
上周公司召开座谈会,对公司管理有不少议论,但都忽略了一点:小公司与大公司的区别。大公司需要制度化与信息化,因为这样才利于发挥大公司规模优势。而小公司典型管理就是个性化、集权化,主要取决领导者个人魅力。小公司信息并不一定非得对称分布,管理并不一定非得高度制度化,但领导者必须是哲学意义上的超人。
因此,小公司中,作为我这样的基层职员主动与领导交流信息就显得非常重用。先前向周总递交《房地产专题策划》,现在继续递交《在中国公寓网如何更好发挥自身才华策划——由网络记者到网络评论员》。
与《新京报》记者相比,同是记者的中国公寓网周丽君为什么写不出类似新闻报道?首先是个人能力问题,即我的写作能力不如《新京报》记者。当然这一问题主要停留于短期内,就长期而言,通过学习,写出符合新闻报道要求的稿件并不是难事,必定我学了四年新闻,对新闻特性比一般人更了解。
因此,产生差距的结症就是长期问题,即制度问题,包括工资制度和管理制度。《新京报》施行计件工资,按稿件数量与质量给于员工相对报酬,多劳多得,员工积极性大大提升。另外新京报设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对员工稿件质量做出较客观评价,确保奖惩可以服众。
与《新京报》相比,我们不但没有激励记者积极性的计件工资制度,也没有严格意义的确保稿件质量审核较客观与公正的编辑团队。因此,在持续性运作的长期概念里,中国公寓网激励员工积极性与提供公司运作效率方面远不如《新京报》有效率。
拿《新京报》相比,并不是让中国公寓网模仿《新京报》制度,这样不仅不可取,更不现实。第一,出于中央政策不允许网站发布独立新闻的限制考虑,致使我们中国公寓网不可能建立强大的记者和编辑团队;第二,出于成本考虑,我们中国公寓网也不可能建立庞大的记者与编辑团队。因此,必须基于公寓网自身实际情况,探究符合自身特色的制度模式。
我们网站有两个记者,我仅结合自身特色谈谈我对自身规划。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在非计件工资模式下,如何实现自身激励的可持续性发展;第二,如何实现制度创新,在工资激励不明确的现状下,如何确保自己有对自身发展的明确预期。
对人的激励大体有两个,第一,物质诱惑,即工资,第二,精神享受,即兴趣爱好。
由于我们中国公寓网施行非计件工资,物质对我激励并不是很大。因此,应当从满足我的兴趣爱好角度考虑,确保精神激励。我喜欢写作、思考、学习,如果我性格可以与公司兼容,就应当考虑融合。我的提议是,由网站记者职位转变为网站评论员职位。况且目前小网站都缺评论员,如果现在设立网络评论员,也正是我们中国公寓网凸显自身特色的时候。更是与报纸等平面媒体相比后,所体现的取长补短。既然我们自己不能写新闻,就让《新京报》给我们免费写新闻,我们再立足于这一庞大的免费资源,尽情享受和议论。
通过制度创新,提供明确预期,主要体现在专题队伍建设。如果我们可以做专题,对于记者,还是编辑,都是一种激励。因为专题具有相对较高的能力要求,如果我们的员工可以胜任,意味着他们的能力在提高,会让员工觉得自身价值在提升,因此,即使工资少点,积极性也会高点。或许员工也具有更多跳槽的机会,但这不是问题所在。只要我们中国公寓网有个好的营盘,不怕没流转来的好兵。
最后申明三点:第一,我之所以苦口婆心提些策划,因为我挺感谢中国公寓网,挺感谢周总;第二,我也想获得更好发展与回报;第三,小公司本身就资源有限,如果再不充分挖掘每个员工潜力,就是严重浪费公司资源,就是在犯罪。
结合上文分析,再结合昨天孙燕给我制定的工作安排,我提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实现珠联璧合:
职位:中国公寓网房地产评论员
职责: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策划人:周丽君
策划时间:20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