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房产评论 |
小时生活在浙西南山村,经常在水田间的渠道里翻腾泥鳅,捕捉小鱼。量虽然不多,但足以美餐。受自然规律影响,一亩水田捉不多,泥鳅稍微好点,鱼则少得可怜,顶多偿个鲜。
大学毕业后回家乡丽水工作过三个月,期间本地新闻连续报道某村“水田养鱼”试点项目已获联合国补助。听闻当地政府正以此为解决三农问题突破口。
我总是自以为是,一提到政府,就忍不住想说几句风凉话。
先钻牛角尖,据新闻报道,当地有水田养鱼传统,我不清楚记者是从那部文献考究来的。自然放养,说白了,不少地方都有传统;社会上流传最广泛的是水田养鱼如何实现种水稻和养鱼之间的双赢,可惜到现在,也没有科学依据。我纳闷,泾渭分明的稻和鱼如何实现双赢。倒反担心在田间挖些深渠,不利于秋后稻割。
总之,渴望从规模经济打开突破口的水田养鱼如何克服自然规律?
纯自然生态下,水田几乎养不了鱼,因为水田蓄水时间非常短,顶多一两个月。而鱼的生产期,多则一年,少则半年。除非在公共渠道、隔离渠道有些小鱼,因为这里常年蓄水。如果挖几条深渠,人工喂养,其效果远不多规模化、专业化的鱼塘养殖。
我喜欢给经济现象取外号,以表现自己。我把诸如水田养鱼等受自然规律制约,带有区域、产量限制,不可能具有明显规模效益的经济成为浪漫经济。如果死皮赖脸硬要浪漫经济戴上写有规模字眼的红盖头,事情就不浪漫了。
去年我姐结婚,姐夫亲戚里正好有个水田养鱼试点村的项目带头人。两人聊得特开心,他把不适合向外人说的也说了。他说有水田养殖这块牌子真好,把市场上低价购买的鱼往水渠一放,摇身一变为纯自然环境下长大的鱼,就等着宾馆或老板高价购买。被列为联合国项目后,国内外媒体纷至沓来,光吃住就大赚一笔,特意点名凤凰卫视女工作人员特开放。津津乐道通过媒体报道,又可以扩大知名度。炫耀自己拥有多少某某大报或记者联系方式。
这位亲戚也没忘政府的大力扶持。说时不时就来个某局长来吃农家菜,觉得自己也不忍心在报销单上再添加个零。也感谢政府给个代表职位,好让自己或老婆经常带着屁股去省里或更牛的地方兜风。
接着我要说句马后炮:解决不好三农问题,其实怪不了政府,必定这年头多刁民。如果政府能学习点我的浪漫经济学,那我就要怪政府了,怪它把好端端的浪漫氛围搞得乌烟瘴气。
前些天回家过年,大巴途径天津与山东交界,令我惊讶,农民为了表达对党的感激,不仅在房前屋后插红旗,而且把红旗插到坟墓上,让死人也感受党给人民带来的温暖。
写作时,我在想,不知何时谁可以把红旗插到浪漫经济学的坟墓上。当然了,插到我的坟墓上也是可以的。只不过我对插旗手有苛刻要求,希望某些同志有自知之明,像我这样喜欢班门弄斧的同志就请自觉靠边站好了。
周丽君
200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