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闷骚
地下室上下两层,由三个18岁小鬼负责后勤管理。我24,相隔六年,但合得来。住宿两月有余,从家乡聊到成长,再到未来,由相知到相熟。期间有让我反感的,如老是吵着闹着让帮着下载在我看来是非常无趣的言情歌曲。元旦时三人同时买只足有三四百MB空间的手机,死缠烂打要下载A片。偶尔可以,但养成习惯,干扰正常生活,我会生气。尤其当全身心投入写作时,突然有人敲门进来骚扰,我打心眼里想翻脸。
今晚比较高兴,刚接到电话让去某知名大学聆听私人小型讲座。正好小凯进来想借电脑替小张申请QQ号,我连忙让出。其实这些天也想找他聊聊,因为一直渴望进一步了解他们三人成长背静,与思维形成过程。在我看来,18岁本应是充分接受教育的年龄,为什么三位花季男子却在拖地、洗侧盆、捅管道,以及他们在想什么。
小凯初中没毕业,小李只有小学文化,小张稍微好点,也只是初中刚毕业。我纳闷,难道你们老家同龄人都如此?小凯估算大概一半初中没毕业。呜呼,九年义务教育任重道远!
小凯看我笑他初中没毕业肯定是读书不认真,急忙补充自己在班里一直是中上水平。既然成绩优秀,为什么还辍学。小凯瞬间变得严肃,非常尴尬得撬开齿,说自己生活在单亲家庭,压力大。对于继续追问究竟是什么压力,小凯彻底沉默。
想赚钱?想养活母亲?
看着点头的小凯,我想象着同样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美国的孩子。或许也有如小凯一般压抑,但他们至少有些政府补贴的面包吃,多数有政府补给的房子住。不清楚国家政策对小凯家庭有何影响,但对中国整体单亲家庭影响肯定是深远的。
辍学前后,小凯步入打架斗殴行列,或许这就是它所向往为家庭分担的方式。起先打别人,后被别人打,之后来北京亲戚家打工,就是现在工作的地方。
小凯想开网吧做老板,我问他目前有什么资本,吓唬他一张网吧经营许可证就能用人民币压死你。只希望他能回校再读书,虽然他也表示向往,但我始终觉得自己的想法太不成熟,因为完全可以猜测到目前的小凯根本不会实践。最关键的问题是,他去读书,谁来养活他?欧美不少年轻人之所以工作三四年后又回大学读书,除自力更生外,他们的政府都给了不少关照。
看着QQ号申请成功,蹦出门口的小凯,想起他经常拽着拖把弯腰像垂柳,如幽灵飘荡在一条条过道间;经常穿着高筒胶鞋像军阀,在厕所疏通管道;经常说些不切实的发财梦;也经常一脸不奈表情。知道无论小凯,还是自己,在成长道路中都充满了悲壮式的凄凉。
像小凯这样的孩子,目前中国有很多,包括被细称为第二代的小民工,他们带着发财梦,怀着憧憬来到城市。可惜他们的不少父辈,最后还得收拾包袱,带着伤痕累累返回先前竭尽全力试图摆脱的噩梦,不清楚他们的后代有多少会重蹈覆辙。
周丽君
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