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记者最大的悲剧?
今天王秘书刚挂断电话,就忙着抱怨来电的记者真无耻。原由是,昨天公司搞活动,请了京城各大报记者。某大报记者来去匆匆,回去后打开包裹,发现没红包,因为公司安排活动结束后再发红包。别人有,他没有,于是今天来电质询,谴责公司服务不周,希望及时弥补。
给红包,在记者行业比较盛行,毕业后,不少就业媒体行业的同学,有时也比划谁拿的红包多,甚至讨论拿红包的技巧。不过逼迫人家给红包的还真没有,今天算开了眼界,原来贼人也有豹子胆。
在神州杂志社实习时,总编辑老潘经常教育我们,记者最可耻的行为就是拿红包,要求我们洁身自好。当过中国财富总编辑的老潘,经历了中国媒体不少风雨。这样的要求,自然有他高人一等的见识。真正优秀的媒体人员,首要解决的就是职业道德问题。
我只想为老潘补充句,拿红包的记者可耻,但最可耻的却是逼迫人家给红包的记者。
拿红包,虽然也是公司与媒体人员进行的一场肮脏的交易,但还算平等。一个愿意花钱,一个乐意卖身,大家心照不宣,秘密交易。而强迫人家给红包,不仅撕破了第一层细腻嫩白的人皮,而且也掀开了第二层血淋淋的肉皮。作为新闻人,所从业的环境本已艰巨,如果某些记者还不断升华践踏自己的方式,糟蹋的则是整个媒体行业。不仅降低记者社会威望,而且使不少本有新闻价值的场子流于形式。
或许有人说,不拿红包记者吃什么?
我觉得工资高低,完全取决于作为个人衡量标准的欲望,或许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在房价等飞涨的时代,人们衡量的标准会高点,对红包的防线会低点。
但我相信个人的衡量标准,绝对不是简单的短期物质标准。万通老总冯仑强调的“守正出奇”,就是长期物质标准,更多思想家则在享受精神食粮。
后两项虽然不能当饭吃,当人也不是纯粹的饭桶。拿红包,或逼迫人家给红包,不仅糟蹋自身长远利益,而且践踏自身良知。最后不仅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而且严重制约自身发展。之所以中国记者大部分是些小青年,或许与此有关。
常言中国新闻高度管制,从业人员步履艰难,确实如此,我也感同身受。但同时,也有无限欣慰感,庆幸今生可以与狼共舞,可以与众多捍卫良知的记者结伴。现实环境虽然卑微,但不是记者的最大悲剧,而是不知廉耻、歇斯底里似的捍卫自身的丑陋。
或许有人会笑话我很傻,很浪漫,的确,我很傻,很浪漫。之所以给自己提要求,给自己加压,就是让自己下不了台,结果只能咬着牙关坚持。其实,我也想拿红包,想跑场子。必定目前境况也不佳。但又不想让小利玷污了自己,影响了大好前程。也怕这篇文章成了日后别人质、嘲笑我的凭证。
因为年轻,所以容易犯错误,因此年轻的记者就像泼猴;因为不断反思、谴责,所以有利于约束自己放纵的行径,因此不断反思、谴责就像紧箍咒。希望我们年轻的记者可以一起反思、谴责自己,给自己戴个紧箍咒。
王秘书最后叹息:现在的记者太无耻了。我不想说什么,只想埋头写出这篇文章。虽然是自我安慰,但人活着必须学会安慰自己,不然就会被自己蛊惑。
周丽君
2007-1-19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