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静力学

(2007-12-30 21:32:04)
标签:

健康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知识点主要内容:

  在工程实际中,为了求出未知的约束力,需要根据已知力,应用平衡条件求解。为此,首先要确定构件受了几个力,每个力的作用位置和力的作用方向,这种分析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力,例如物体的重力、风力、气体压力等,一般是已知的;另一类是约束对于物体的约束力,为未知的被动力

  为了清晰地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人们把需要研究的物体 (称为受力体)从周围的物体(称为施力体)中分离出来,单独画出它的简图,这个步骤叫做取研究对象或取分离体。然后把施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力)全部画出来。这种表示物体受力的简明图形,称为受力图。画物体受力图是解决静力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

  例题1
  用力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2.gif的碾子受到一石块的阻碍,如图(a)所示。画出碾子的受力图。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01.gif

(a)

  解:(1)取碾子为研究对象(即取分离体),并单独画出其简图。

  (2)画主动力。有地球的引力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1.gif

  (3)画约束力。因碾子在AB两处受到石块和地面的约束,如不计摩擦,均为光滑表面接触,故在A处受石块的法向约束力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4.gif的作用,它们都沿着碾子上接触点的公法线而指向圆心。

  碾子的受力图如图(b)所示。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02.gif

(b)

 

  例题2
  屋架如图(a)所示。A 处为固定铰链支座,B 处为滚动支座,搁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屋架自重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2.gif ,在屋架的AC 边上承受了垂直于它的均匀分布的风力,单位长度上承受的力为q 。试画出屋架的受力图。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03.gif

(a)


  解:
  (1)取屋架为研究对象,除去约束并画出其简图。

  (2)画主动力。有屋架的重力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2.gif 和均布的风力 q

  (3)画约束力。因 A 处为固定铰支,其约束力通过铰链中心A ,但方向不能确定,可用两个大小未知的正交分力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4.gif 表示。

  屋架的受力图如图(b)所示。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04.gif

(b)

  例题3
  如图(a)所示,水平梁 AB 用斜杆 CD 支撑, ACD 三处均为光滑铰链连接。均质梁重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8.gif的电动机。如不计杆 CD 的自重,分别画出杆 CD 和梁 AB (包括电动机)的受力图。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05.gif

  解 : (1)先分析斜杆CD 的受力。由于斜杆的自重不计,因此杆只在铰链 CD 处受有两个约束力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10.gif。根据光滑铰链的特性,这两个约束力必定通过铰链 CD 的中心,方向暂不确定。考虑到杆 CD 只在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10.gif 二力作用下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公理,这两个力必定沿同一直线,且等值、反向。由此可确定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10.gif的作用线应沿铰链中心 CD 的连线,由经验判断,此处杆 CD 受压力,其受力图如图(b)所示。一般情况下,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10.gif的指向不能预先判定,可先任意假设杆受拉力或压力。若根据平衡方程求得的力为正值,说明原假设力的指向正确;若为负值,则说明实际杆受力与原假设指向相反。

  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简称二力杆。它所受的两个力必定沿两力作用点的连线,且等值、反向。二力杆在工程实际中经常遇到,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约束,如图(b)所示。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06.gif

  (2)取梁 AB (包括电动机)为研究对象。它受有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8.gif两个主动力的作用。梁在铰链 D 处受有二力杆CD给它的约束力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10.gif' 的作用。根据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10.gif'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10.gif 。梁在 A 处受固定铰支给它的约束力的作用,由于方向未知,可用两个大小未定的正交分力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6.gif表示。梁 AB的受力图如图(c)所示。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07.gif

  例题4
  如图(a)所示的三铰拱桥,由左、右两拱铰接而成。设各拱自重不计,在拱 AC 上作用有载荷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1.gif。分别画出拱 ACCB 的受力图。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08.gif

  解 : (1)先分析拱 BC 受力。由于拱 BC 自重不计,且只在 BC 两处受到铰链约束,因此拱 BC 为二力构件。在铰链中心 BC 处分别受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9.gif,这两个力的方向如图(b)所示。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09.gif

  (2)取拱AC为研究对象。由于自重不计,因此主动力只有载荷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1.gif。拱在铰链C 处受有拱BC 给它的约束力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9.gif' 的作用,根据作用和反作用定律,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9.gif'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9.gif ,两拱在 A 处受有固定铰支给它的约束力的作用,由于方向未定,可用两个大小末知的正交分力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6.gif代替。拱AC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如图(c)所示。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10.gif

  再进一步分析可知,由于拱 AC 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故可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确定铰链 A 处约束力的方向。点 D 为力作用线的交点,当拱 AC 平衡时,点 A约束力的作用线必通过点D(图(d));至于力的指向,暂且假定如图(d),以后由平衡条件确定。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11.gif

  请读者考虑 :若左右两拱都计入自重时,各受力图有何不同?

  例题5
  如图(a)所示,梯子的两部分ABAC 在点A 铰接,又在 D ,E 两点用水平绳连接。梯子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若其自重不计,但在 AB 的中点 H 处作用一铅直载荷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1.gif。分别画出绳子 DE 和梯子ABAC 部分以及整个系统的受力图。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12.gif

  解 : (1)绳子DE 的受力分析。绳子两端D ,E 分别受到梯子对它的拉力的作用(图(b))。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13.gif

  (2)梯子 AB 部分的受力分析。它在 H 处受载荷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1.gif的作用,在铰链A 处受AC 部分给它的约束力作用。在点D受绳子对它的拉力。在点B受光滑地面对它的法向约束力的作用。梯子 AB 部分的受力图如图(c)所示。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14.gif

  (3)梯子AC 部分的受力分析。在铰链 A 处受 AB 部分对它的作用力,在点E受绳子对它的拉力,在C处受光滑地面对它的法向约束力。梯子 AC 部分的受力图如图(d)所示。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15.gif

  (4)整个系统的受力分析。当选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时,由于铰链 A 处所受的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绳子与梯子连接点 DE 所受的力也分别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这些力都成对地作用在整个系统内,称为内力。内力在受力图上不必画出。在受力图上只需画出系统以外的物体给系统的作用力,这种力称为外力。这里,载荷和约束力都是作用于整个系统的外力。整个系统的受力图如图(e)所示。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16.gif

  应该指出,内力与外力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内力与外力的区分,只有相对于某一确定的研究对象才有意义。

  例题6
  图(a)所示的平面构架,由杆
AB DE DB 铰接而成。A 为滚动支座,E 为固定铰链。钢丝绳一端拴在 K 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I和动滑轮II后拴在销钉 B 上。物重为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_03_02.gif,各杆及滑轮的自重不计。(1)试分别画出各杆、各滑轮、销钉B以及整个系统的受力图;(2)画出销钉B与滑轮I一起的受力图;(3)画出杆 AB ,滑轮I,II,钢丝绳和重物作为一个系统时的受力图。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01-03-17.gif

  解 :各要求受力图如图(b)所示。

  注意:在画受力图时,只要按要求画出受力图即可,不必像例题那样,把受力分析过程完全写出,受力图正确了,要求也就达到了。

http://4a.hep.edu.cn:8088/NCourse/lllxka/courseware/liliweb1/chapter1/03/images%5C01-03-18.gif

(b)

正确地画出物体的受力图,是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画受力图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

1.必须明确研究对象。根据求解需要,可以取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也可以取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对象的受力图是不同的。

2.正确确定研究对象受力的数目。由于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因此,对每一个力都应明确它是哪一个施力物体施加给研究对象的,决不能凭空产生。同时,也不可漏掉一个力。一般可先画已知的主动力,再画约束反力;凡是研究对象与外界接触的地方,都一定存在约束反力。

3.正确画出约束反力。一个物体往往同时受到几个约束的作用,这时应分别根据每个约束本身的特性来确定其约束反力的方向,而不能凭主观臆测。

4.当分析两物体间相互的作用力时,应遵循作用、反作用关系。若作用力的方向一经假定,则反作用力的方向应与之相反。当画整个系统的受力图时,由于内力成对出现,组成平衡力系,因此不必画出,只需画出全部外力。

 

 

本章总结

  1.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的科学。

  2.静力学公理
  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公理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公理5 刚化原理。

  3.约束和约束力
  限制非自由体某些位移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力。约束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画物体受力图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即取分离体)。物体受的力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要注意分清内力与外力,在受力图上一般只画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还要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问题一 画受力图时,严格按约束性质画,不要凭主观想象与臆测。

 

 

 

 

 

 

 

 

 

 

 

本章概述  内容简介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本章内容简介

  力、力系、平衡、刚体的概念,静力学的五条公理(含两条推论)。
  约束和约束力。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本章学习目标

  掌握力、力系、平衡、刚体的概念,掌握静力学的五条公理(含两条推论)。
  掌握约束与约束力的概念,了解几种常见的最基本的约束。
  熟练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能正确迅速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本章重点难点

  各种约束力的确定,画物体的受力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约束和约束力
后一篇:1  1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