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伊朗(三):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伊斯法罕

(2017-11-14 21:23:01)
标签:

伊斯法罕

阿巴斯

伊玛目清真寺

大巴扎

33孔桥

分类: 旅游
        我们知道,两千多年来,由于伊朗地处东方和西方的十字路口,东西方融合交汇都发生在这里。民族迁徙、贸易往来 、文化交流、乃至宗教和民族冲突......无不在这里留下印痕。而伊斯法罕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更是商贾云集,富甲波斯。所以才会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说法。 
      公元1598年(我国明代),萨法维王朝继大不里士、加兹温(这两座城市我们没去)之后,把首都迁到了伊斯法罕。 
阿巴斯一世在位时是萨法维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这座城市最为繁荣的时期。许多最重要的建筑都是那个时代修建的。伊斯法罕的老城区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如今的伊斯法罕 依然是伊朗最开放、最繁华、最时尚的城市。
http://s3/mw690/001nQ6hrzy7fO3rewxk72&690
       从卡尚包车来到伊斯法罕,住进了阿巴斯酒店(以萨法维王朝著名的国王阿巴斯一世的名字命名的酒店),这是一座现代化的酒店,但是装饰保留了传统,所以看酒店也是看伊朗的建筑和装饰风格。这是酒店的庭院,也像伊朗的民居,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池,建筑围绕在四周。
http://s6/mw690/001nQ6hrzy7fO3r3Arz75&690
           酒店的大堂。
http://s6/mw690/001nQ6hrzy7fO3r7hvT15&690
        地毯和墙上的画作全是伊朗风味的
http://s9/mw690/001nQ6hrzy7fO3rvd9Ke8&690
          楼梯的扶手是细密的木雕。
http://s13/mw690/001nQ6hrzy7fO3ri8vq7c&690
          二楼的围栏也是同样风格。
http://s13/mw690/001nQ6hrzy7fO3rpGgI3c&690
          墙上的浅浮雕也与我们见过的民居相似,图案很是精美。
http://s4/mw690/001nQ6hrzy7fO3r02ave3&690
        昂贵的波斯地毯。
http://s5/mw690/001nQ6hrzy7fO3rbfVy24&690
           简直不好意思踩在上面。
http://s5/mw690/001nQ6hrzy7fO3rlP7e34&690
       大理石的镶嵌花纹,工艺也非常了得。
http://s11/mw690/001nQ6hrzy7fO3RCyHEda&690
         镂空的隔断。
http://s11/mw690/001nQ6hrzy7fO3RHcBcca&690
        很有特色的 墙饰。
http://s5/mw690/001nQ6hrzy7fO3RLYxu84&690
            这是酒店通道旁边的休闲客厅。
http://s15/mw690/001nQ6hrzy7fO3RTk1Ufe&690
          每次经过这里,我都坐一会儿。
http://s11/mw690/001nQ6hrzy7fO3RPBB8ea&690
          仔细看看墙上的浅浮雕和 绘画。
http://s13/mw690/001nQ6hrzy7fO3RypAg0c&690
           我们住在这一层。
http://s4/mw690/001nQ6hrzy7fO3S10tR33&690
              房间里放着古兰经,据说游客可以带走,只是波斯文恐怕没有几个人读得懂。
http://s14/mw690/001nQ6hrzy7fO3RuZDT9d&690
         当天晚上我们逛完市区回来。拍到了酒店庭院的夜景。
http://s12/mw690/001nQ6hrzy7fO3RXms33b&690
        餐厅。早餐供应也很丰富。
http://s7/mw690/001nQ6hrzy7fO4fmdXE66&690

http://s5/mw690/001nQ6hrzy7fO4fiqhu84&690
          我们的财务总管在享受她的早餐。
http://s1/mw690/001nQ6hrzy7fO4f2KR2f0&690
         我吃的是米豆腐,和土耳其的味道相同,就是稍微甜了点。
http://s8/mw690/001nQ6hrzy7fO4fpA9167&690
             和“阿凡提”合个影。
       唯一不太满意的是网络,伊朗的酒店有互联网,但是往往只有2G,而且只有大厅才有,房间里是没有的。有人说,全世界 屏蔽社交网络的国家只有四个:叙利亚、伊朗、朝鲜以及天朝。
 
http://s13/mw690/001nQ6hrzy7fO4ez9Mw2c&690
      当晚,我们去了一家当地很有名的餐厅,吃到了 很有伊朗特色的饭菜。
      起初,我们老是找不到 网上推荐的餐馆,就向一位当地人问路,可是语言不通无法交流,他就直接把我们带到了这里,然后才提着他在超市买的东西回家了。
      晚餐之后,在大街上,团友(也是旅行社老板)鞋子坏了,又是一个商店的老板带着他走到修鞋店里。
      有人旅游回来说伊朗人如何自私、狡猾、贪财.....也许他说的是事实,但是用来说少数伊朗人可以,如果说全体伊朗人则是污蔑。
http://s16/mw690/001nQ6hrzy7fO4feEXR1f&690
             糖,送来一大盆,一杯咖啡而已。
http://s11/mw690/001nQ6hrzy7fO4eYYmCea&690
          享用当地的特色美味:烤鳕鱼、烤羊排。
http://s4/mw690/001nQ6hrzy7fO4faZCH73&690
           喝的是不含酒精的啤酒。
http://s5/mw690/001nQ6hrzy7fO4f6BZaa4&690
       
  这个叫什么我忘记了,样子不好看,但是味道却很好。
http://s6/mw690/001nQ6hrzy7fO4zcjad15&690
         为伊斯法罕的第一餐,干杯!
      

       
二,伊玛目广场。
http://s1/mw690/001nQ6hrzy7fO4z5u9y50&690
        萨法维王朝把伊斯兰的什叶派奉为国教之后,实行政教合一。把国王和宗教领袖称为”伊玛目“(对穆斯林祈祷主持人的尊称,即领拜师,礼拜的领导者)伊玛目阿巴斯一世把都城设在伊斯法罕之后,决定在城市中央建造伊玛目广场。从此伊斯法罕因为这个广场而世界闻名。  这座占地面积超过8万平米的广场,中心是草坪、绿树、水池和喷泉, 广场四周,精美的清真寺,皇宫,巴扎,一应俱全,这个广场真可谓是萨法维时期波斯帝国政治,经济,宗教等文明的集中体现。广场呈长方形,中间是喷泉水池,东边是皇家清真寺,南边是百姓用的清真寺,四周是热闹的市场。
 

http://s12/mw690/001nQ6hrzy7fO4zrPab1b&690
             这是仅次于天安门广场的世界第二大广场。要绕场一周,最好是乘坐马车。
http://s11/mw690/001nQ6hrzy7fO4zjkV43a&690
           这个马车夫非常有意思。
http://s15/mw690/001nQ6hrzy7fO4yWhhs4e&690
           马车夫和他漂亮的白马。
http://s1/mw690/001nQ6hrzy7fO4z8suI50&690
          领队刚一上车,他就紧紧把领队抱着。
http://s15/mw690/001nQ6hrzy7fO4z06iq3e&690
         http://s15/mw690/001nQ6hrzy7fO4znGTcfe&690
           我和团友也坐上了他的马车。
http://s12/mw690/001nQ6hrzy7fO4zggeDfb&690
            太阳出来了。暖暖的,虽然马车上风很大。
 http://s3/mw690/001nQ6hrzy7fO4RiZrQf2&690
        这栋建筑就是当时的王宫。据说阿巴斯一世本人 艺术造诣很高,它不仅亲自规划了伊玛目广场,王宫建成后,还经常邀请艺术家们到王宫做客,并在王宫里创作表演。
http://s3/mw690/001nQ6hrzy7fO4RfOPEa2&690
        那个有廊柱的看台 是阿巴斯一世检阅军队和观看马球表演的场所,又叫做检阅台。站在上面可以看到广场全景。 由于下面正在维修,我们没上去,发一张别人拍的照片(下图)。
http://s14/mw690/001nQ6hrzy7fO4RqozP0d&690
         这就是阿巴斯一世下令修建的伊玛目皇家清真寺。注意看,它的大门和祈祷大厅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而是成45度角。这样的设计非常巧妙。既顾全了广场四道大门的位置,又让祈祷大厅朝向了麦家方向。
http://s8/mw690/001nQ6hrzy7fO4RbvXp57&690
        正对着检阅台的是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它和所有清真寺不同的有两处:一是没有宣礼塔;二是,它的顶不是蓝色,而是浅黄,据说在阳光照射下会显现出不同的色彩。注意它的大门和祈祷大厅也不在一条中轴线上,也是为了让祈祷大厅面向麦加。
      这座清真寺,是阿巴斯一世为他岳父,黎巴嫩学者(什叶派神学家)
赫洛特芙拉修建的,既然为皇室成员所用,自然就不需要宣礼塔了。
http://s2/mw690/001nQ6hrzy7fO4RmTXb51&690
         这是正对着伊玛目清真寺的大巴扎的大门。
 
http://s16/mw690/001nQ6hrzy7fO4R2D8z6f&690
         伊玛目清真寺修建于阿巴斯一世时期,1628年建成,从那时到现在,四百年过去了,可是清真寺一直保存完好。
        内部结构也一直不变。伊朗的清真寺一般都是一个四合院。院子大门和院里三面大厅的正门,叫做伊旺门,这个形式传到中亚,后来传到印度,所以中亚和印度的古建筑,很多也是这种形式。 再一次感叹,帝国才是推动文化交流的载体(我朋友方君说得一点也不错)。   
http://s4/mw690/001nQ6hrzy7fO4R66tBe3&690
        清真寺里外全都采用精美的瓷砖镶嵌而成,正门高达30米,门上有许多诗文,由当时的著名书法家用波斯文书写。
http://s2/mw690/001nQ6hrzy7fO4RyANz51&690
           塞尔柱式的蜂窝状是大门上方的装饰。
http://s6/mw690/001nQ6hrzy7fO4Rulg115&690
          波斯文的书法。
http://s14/mw690/001nQ6hrzy7fO5cHI3H5d&690
          波斯文的书法和镶嵌图案以及涡轮状的柱式,还有深蓝、浅蓝乃至淡绿.....多种色彩的搭配。简直精美至极。
http://s4/mw690/001nQ6hrzy7fO5cmFKX73&690
            细致的瓷砖镶嵌和细密的镂空雕花窗户,全都是高超的艺术作品。
http://s8/mw690/001nQ6hrzy7fO5cqblRc7&690
           祈祷大厅面朝麦加。顶上有一个类似蒙古包的小房顶,不错,这确实是蒙古汗时代的产物。
http://s10/mw690/001nQ6hrzy7fO5cLlZDe9&690
        在中央大厅穹顶正下方,有一块地板,站在那里,拍手或跺脚,回声多达49次,其中人耳可听见12次,所以在那里说话音响效果特别奇妙。其实原理很简单,因为大穹顶是两层。我一进门就先去找那块石板,谁知道里面正在维修,无法走进去了。遗憾。
http://s14/mw690/001nQ6hrzy7fO5bTCzz8d&690
         出来之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说的是一位伊斯法罕的宫廷匠人,他维修这座清真寺的穹顶,他的手艺是祖传,从阿巴斯时代一直传到他手里。可是到他这一代,三个儿子都去了美国,没人会继承他的手艺了。最后有一个来自阿富汗的难民小孩,12岁,对这门手艺入了迷,他决心把这门手艺传给他。
http://s9/mw690/001nQ6hrzy7fO5bX0CI98&690
          我很想在这个维修现场遇到他们两人,很想为他俩拍张照片。可是没人会说波斯语,无法向工人打听,于是我的愿望就落空了。
http://s1/mw690/001nQ6hrzy7fO5cu5vGf0&690
         再拍一张大门,留下永远的回忆。
 
http://s2/mw690/001nQ6hrzy7fO5cwT2981&690
         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 
http://s8/mw690/001nQ6hrzy7fO5cAMmP47&690
        这个清真寺比伊玛目清真寺小,落成时间更早。谢赫洛特芙拉是来自黎巴嫩的伊斯兰神学家,也是阿巴斯一世的岳父。为了纪念他,清真寺以他名字命名。
http://s8/mw690/001nQ6hrzy7fO5zKUSP47&690
       这座清真寺当初是为后宫的女眷专用。而从对面的皇宫进入这座清真寺有一条地下通道 ,当时这座清真寺专门为王室成员所用,不对市民开放,所以不用宣礼塔 。它的大圆顶是米黄色,在夕阳下,会幻化出不同的色彩。当天下午,我们是打算看夕阳下变幻色彩的,可是我们运气不佳,下起雨来了。又是遗憾。
http://s15/mw690/001nQ6hrzy7fO5zOvhQce&690
            它的大圆顶真是漂亮。
http://s12/mw690/001nQ6hrzy7fO5zDOl53b&690
           看见透过圆顶的那一束光了吗?
http://s10/mw690/001nQ6hrzy7fO5zWbc5d9&690
         
          我们在这里拍了好多照片,只能上传 这一张。又是遗憾。
    

           三,大巴扎里的茶馆
http://s11/mw690/001nQ6hrzy7fO5zHfVE6a&690
          土耳其的茶室很简单,街边就可以。而伊朗的这个茶室却深藏在一个曲里拐弯的地方。
http://s14/mw690/001nQ6hrzy7fO5zwVdPcd&690
          刚进去,我以为走错了。
http://s13/mw690/001nQ6hrzy7fO5zAd8Ebc&690
          我以为是收藏文物的地方。
http://s9/mw690/001nQ6hrzy7fO5zSRXa08&690
           看见这一对夫妇在喝茶,我才相信这是茶室。
http://s1/mw690/001nQ6hrzy7fO5zsAi4a0&690
      
每人一个壶,自斟自饮。
http://s15/mw690/001nQ6hrzy7fO5UirRYce&690
          我们全都喜欢这个环境。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喝茶不就是静心吗?
http://s4/mw690/001nQ6hrzy7fO5UeAhB43&690
            一盘甜品,味道不错,就是太甜。
http://s6/mw690/001nQ6hrzy7fO5UsQ3b95&690
             后来全送给了这几个伊朗的美女。
 
http://s4/mw690/001nQ6hrzy7fO5U7BCPa3&690
         正对着伊玛目清真寺的就是大巴扎的大门。伊朗、土耳其、摩洛哥、突尼斯.....市场都是带顶的。无论是亚洲还是非洲,整个伊斯兰世界天气都太热,市场只能设在室内。
http://s9/mw690/001nQ6hrzy7fO5Uwc4M38&690
           伊朗的传统手工艺是铜制品。我买了一个铜壶、一个煮红茶的敞壶。价格不贵,绝对是手工制作。
http://s10/mw690/001nQ6hrzy7fO5U3nkd09&690
            团友在选购地毯。
http://s9/mw690/001nQ6hrzy7fO5Uosc078&690
             伊斯法罕的商人全都是生意精,老外们就掏钱吧。
http://s14/mw690/001nQ6hrzy7fO5UA9mB5d&690
         盘子和骆驼骨制作的小盒子
http://s8/mw690/001nQ6hrzy7fO5UbbX907&690
         我买了右边那种骆驼骨、铜和木材制作的方盒子,手工了得。
http://s7/mw690/001nQ6hrzy7fO6kPRSS06&690
           银盘镶花。
http://s4/mw690/001nQ6hrzy7fO6kJVgD03&690
         伊朗的细密画很有名,大巴扎门口就有一家是画家自己的工作室,我很喜欢他的画作(小张,适宜插图,书签之类,不能悬挂),但是没有买。
http://s12/mw690/001nQ6hrzy7fO6ldLn57b&690
          广场四周也有商店,有一个团友在这里买了一套珐琅瓷的茶具,比国内自然是便宜多了。
http://s5/mw690/001nQ6hrzy7fO6kCzzu74&690
           铜和银的制品应有尽有。
http://s13/mw690/001nQ6hrzy7fO6lwGq88c&690
        铜制的挂件也很精美
http://s9/mw690/001nQ6hrzy7fO6kTvp658&690
            铜挂件就是这样打制的。
http://s3/mw690/001nQ6hrzy7fO6lmAZc42&690
          作坊就是商店,可以现做现卖。  
http://s14/mw690/001nQ6hrzy7fO6l2Jbvfd&690
           在大巴扎午餐。服务生在教我们如何包饼。

       四,三十三孔桥
http://s1/mw690/001nQ6hrzy7fO6kGoHC20&690
        在伊斯法罕有一处与伊玛目广场齐名的景点,这就是三十三孔桥。这是伊斯兰桥梁建筑的经典,也是修建于阿巴斯一世执政时代(1601年)。
http://s15/mw690/001nQ6hrzy7fO6Gx3hI2e&690
       桥长300米,宽14米,有33个桥洞,故此得名。
      上下两层,上层左右两边类似廊桥,人们可以在那里停留观景。下层,一家人还可以在那里聚会活动。
http://s4/mw690/001nQ6hrzy7fO6GfFqX93&690
           这座桥功能很多,洪水时,起到拦洪坝的作用,同时又可以观光休闲。我们去的时候是枯水季节。
http://s2/mw690/001nQ6hrzy7fO6GrzOhc1&690
          桥梁和广场最美的是夜景(我们没拍到),发两张别人拍的图片给大家欣赏。
http://s13/mw690/001nQ6hrzy7fO6GCGoQ5c&690
         三十三孔桥的夜景
http://s6/mw690/001nQ6hrzy7fO6GN9Qx35&690
           扎杨德河有水时的三十三孔桥。
http://s7/mw690/001nQ6hrzy7fO6GmwkKb6&690
         伊玛目广场夜景。

          伊斯法罕结语:一,有两个景点没有去参观:四十柱宫,这是萨法维王朝最重要的接待宫殿,不仅建筑精美,里面的绘画也是非常有名。另一个景点是聚礼清真寺(地点就在巴扎的另一头),这是伊朗最大的清真寺其建筑艺术涵盖了伊朗各个重要的建筑风格。我们已经在大巴扎停留多时,却与它失之交臂,而且这是行程上标明了的景点,但是领队和旅行社的老板两个人却忽略了。这是他们的失误,也是我们自己一头扎进大巴扎造成的(没有及时提醒他们)。今后来旅行的朋友一定要吸取教训。    二,是三十三孔桥那头的亚美尼亚教堂,里面的壁画令人惊艳。有人正是看了那些壁画,才对亚美尼亚感兴趣,产生了去亚美尼亚旅游的愿望。我们是自由行,已经走到眼前,却错失良机,这是很大的遗憾。

附:奥比扬纳村
      上面说了这次行程安排 不够完美的地方,而奥比扬纳村的行程(和下一站亚兹德)就是完美之处——因为无论是旅行团还是自由行,大多把这两个地方略过了。
http://s13/mw690/001nQ6hrzy7fO6GQLa46c&690
       我们从卡尚去伊斯法罕途中,绕道去了这个山中村落。
http://s9/mw690/001nQ6hrzy7fO6GHsi458&690
       红褐色的泥土加上草屑,砾石砌成不高的墙。在墙上开些小窗户,最多在屋顶上盖一个带顶的小阳台。没有任何装饰,简单,不,也许应该说是简陋......这,就是这个村落依山而建的民居
http://s5/mw690/001nQ6hrzy7fO6GVILG54&690
       
 村口第一家,门前电线杆上挂着霍梅尼的肖像。据说这是一家商店,自己制作的酸奶很有名,但是店铺没有开门。
http://s4/mw690/001nQ6hrzy7fO75EHHt63&690
          这大概是村子的主干道。
http://s2/mw690/001nQ6hrzy7fO75IsPD01&690
          我们走过这道拱廊。
http://s8/mw690/001nQ6hrzy7fO76iKP507&690
             一排排的民居出现在我们眼前。
http://s11/mw690/001nQ6hrzy7fO76pcboaa&690
           这位披着玫瑰花图案的妇女,是我们走进村子见到的第一位村民。
http://s2/mw690/001nQ6hrzy7fO75VpbHe1&690
           接着见到了另一位,在屋檐下摆着她出售的土产。领队买了果干,她很自然地和我们合影——看来已经习惯了
http://s7/mw690/001nQ6hrzy7fO76cZr8a6&690
          财务总管接着来。
http://s2/mw690/001nQ6hrzy7fO761SIF21&690
        我也和她合了影,她手里拿着我买的果干。这里盛产苹果,自己晒干的。酸酸的,甜甜的 每一袋折合人民币10元钱 。村民就靠卖这些土产生活。
http://s10/mw690/001nQ6hrzy7fO76tb0Be9&690
        这是另一个卖东西的老太太。戴黑头巾的绝不是这个村的人——因为这里的妇女,她们只披有玫瑰花的披巾。
http://s8/mw690/001nQ6hrzy7fO75Z6Yv47&690
          到处呈现的是荒凉、破败,(但绝无肮脏、凌乱无序)的景象。
http://s4/mw690/001nQ6hrzy7fO75NcxJ43&690
         这里估计是个神圣的所在。有旗帜,有图腾似的物件,还挂着有文字的纸条......谁也读不懂,无论是波斯文、阿拉伯文,更不用说他们自己的古波斯语言了——连大多数伊朗人也不懂
http://s2/mw690/001nQ6hrzy7fO7vxI6l41&690
             阳光照在这些无人居住的房屋上,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http://s2/mw690/001nQ6hrzy7fO7vnqEh81&690
             团友们说,有点西藏民居。
http://s14/mw690/001nQ6hrzy7fO7vg7I95d&690
         见到这张照片, 有一丝温情和感动。
http://s8/mw690/001nQ6hrzy7fO7vNshN47&690
        这里只有一百多户人家,估计大多数的年轻人已经离开村庄,留下的是老人和孩子——和我们农村何其相似。当然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了。
http://s6/mw690/001nQ6hrzy7fO7vC59j35&690
            孩子面对我,没有笑容。
http://s9/mw690/001nQ6hrzy7fO7vXCTS58&690
        终于见到两个男士。一百来户人家,想来男人不会很多,可是我却在这里见到了两伊战争中逝者的遗像——挂在他们的家门口。那场为领袖个人野心而打的”圣战“,毁了多少家庭的宁静与幸福。听说,”烈士“的后代,上大学、找工作容易点,仅此而已,政府没有任何抚桖金。
http://s6/mw690/001nQ6hrzy7fO7vFFrL25&690
        但是, 千万别小看了这个村子。1500年前,伊朗伊斯兰化之前,这个村庄就已经建立了。
http://s15/mw690/001nQ6hrzy7fO7vqcLsee&690
         他们说古波斯语(这简直是活化石),妇女不戴黑头巾,只披一身有玫瑰花的披巾。
       什么叫传统?什么叫坚持?玫瑰花的披巾会回答你。
http://s1/mw690/001nQ6hrzy7fO7vQTEk10&69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这里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http://s6/mw690/001nQ6hrzy7fO7vUgdfc5&690
         她们安然恬静,世世代代固守在这里,这,就是美丽!
            

        (有几幅照片来自网友和团友,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