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

标签:
历史货币分析收藏研究 |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


奇特的维文“中华民国三年”袁像嘉禾壹圆银样币
中华民国三年袁像背嘉禾壹圆银币是中华民国的“国币”。1914年2月7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敕令第19号,公布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和《国币条例实施细则》。条例规定:“国币”单位为圆,一元银币重库平七钱二分,银九铜一(实际制造时成色定为890‰)。“国币”正面镌有铸制年代、大总统侧面像,背面铸有嘉禾纹和币值。 规定:“国币铸发权属于政府,旧有各官局所铸发之壹元银币由政府的国币兑换改铸之。凡公款一律用国币”,还要求“国币 (袁大头)作为国家税收的本位币”。条例的出台,提供了“袁大头”面世的必备条件。标志着“袁大头”代替“大清龙洋”,正式成为民国的法定货币。
“国币”袁像币(袁大头)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在天津造币厂率先铸造。随后,南京、广东、武昌等地造币厂陆续铸造。由于样式统一、成色稳定、易于识别,得到了全国的广泛认可。从铸造年份上看,“袁大头”分为“中华民国三年”、“中华民国八年造”、“中华民国九年造”和“中华民国十年造”等4种。版式上虽有正面加雕刻师签名(大写英文L·GIORGI)和省名(甘肃),背面加(本省)和(鄂造)的特例。在币面再无任何“花活”。
然而,1981年在某著名钱币收藏家藏品中,却发现了两枚奇异的“袁大头”。正面不见了汉文“中华民国三年”代之的却是一长串维文的“中华民国三年”(笔者并不认识维文,老收藏家告知)。袁像与背面嘉禾不仅与正常的版式纤毫不差,而且镌制得更加细腻自然,使人半点不敢置疑它的真实性。老收藏家告诉笔者:这是两枚从中央造币厂流出的、因政治原因被废弃的“呈审样币”。是他花重金从造币厂管理人员手中购得。
仔细端详该币:币光柔美,全币深打;人物鼻尖高耸,眼光深邃,衣领肩章,条纹深刻,五星耀眼,八条金线,映射天地,细节相继,清晰可鉴。头发之精,超越“九精”;背嘉禾粒粒饱满,无半点枯枝败叶。翘土壹,三角圆,八足贝,特征明显。该币精雕细琢,品相上乘,称得上是一枚好样币。这样一枚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因政治原因被孤零零丟弃在人间,好凄凉!好可怜啊!
泉痴山人裴元博2022年12月27日于京东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