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eiyuanbo448
peiyuanbo44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55,981
  • 关注人气:1,3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外钱币史空前绝后唯一一批辽契丹锤锻手雕金钱考释图说》自序裴元博

(2021-11-13 19:05:44)
标签:

契丹

历史

文化

文字

收藏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中外钱币史空前绝后唯一一批辽契丹锤锻手雕金钱考释图说》

   

裴元博

20091110日,为好友天津著名收藏家郭君撰写第一篇辽契丹锤锻手雕金钱考释交章《契丹“面四神背赐与军节度使耶律奴瓜”金钱考》至今,转眼已近七整年。七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并过手这种辽契丹锤锻手雕金钱时,就断定这是一种中外钱币史上空前绝后,工艺独特,绝难仿造的特殊钱币品种。它的真伪勿庸置疑的身份,必将为改写辽契丹史,辽契丹钱币史提供有力的实证,为契丹文明正名,为辽钱正名起到巨大作用。

七年来,我无偿为数百位辽契丹锤锻手雕金钱收藏者的藏品进行了鉴定、估值、断代,对其中自认为有研究价值,人家也愿意让我研究的近百件藏品,尽自己所能进行了译释考证工作。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终于辑成今日之书。

虽然书中藏品仅是存世辽契丹锤锻手雕金钱冰山一角,但既使以本书考释的百枚钱,按存世金钱与原制钱年代消耗比:千年约0.1-0.3‰最低值0.1‰计算,其原制作量也是惊人的。辽契丹国(大辽国)立国218年,平均每年尽管不到50枚。可如果把每枚平均重量相加,再乘以218,其用金量(假设其即辽契丹国黄金保有量)也是天文数字。

在辽契丹国,锤锻手雕金钱和普通金银钱一样,都是行用钱。尽管它一面图案一面交字,而且具有祭祀、赏赐、封官、纪念、政宣等功能,但它们不是“厌胜钱(当时尚没有这个钱印品种和概念)”,一律可以投入流通。使用金银钱,是辽契丹游牧为主的经济特色所制约,所决定的。

契丹人以流动牧养驼、马、牛、羊,生产为主,驼、马、牛、羊产品既是生活资料也是交换手段。四海为家的流动生活,决定了契丹人家的财富必须能随身(家)携带;交换媒介必须是大额体轻便于藏匿身上。这两点决定了契丹及其他游牧部族,只能使用金银币作为主币的天然宿命。

举例说明:契丹最主要的畜产品马,景宗时辽境内每匹约值银20两,宋辽榷场值银40两。当时一两银可兑换宋钱2000文(2贯)。每贯重6.4斤,20贯即重128斤,40贯要重256斤。试想一户牧民卖一匹马,要拉上200多斤的铜钱逐水草迁徙会有多不方便?但如果换成一两重银钱(40克)仅为40枚(1600克,约合现代3斤多点)。若换成一两重金钱(40克)仅需4枚(160克)。事实证实只有金银钱,才适合契丹人的游牧经济。契丹金银钱都要投人流通,也是根据契丹经济资源缺乏与提炼技术落后,必须“物尽其用”决定的。尽管不同工艺制作的金银钱比值可能有不同,但绝不会因此就不投入流通。

辽契丹货币制度和中原货币制度有很大不同,这是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差异决定的。不了解这一点,用中原钱币观念看待衡量契丹钱币,就会处处觉得不舒服,样样感到不可理喻,比如自铸铜钱少流通,多做赏玩和教育工具。而似“厌胜钱”的金银钱却担当主币在流通领域大行其道。当代许多钱币学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对此不理解,不认可,确实情有可原。

首先他们沒见过,甚至做梦也没想到辽契丹会有这么精美这么巨大数量的金钱,反映到他们脑子里历代汉族文人从小给他灌输的,契丹经济文化落后的脑电屏幕上,自然被全部挡回,不予接受。其次,他们中间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得钱币与经济的关系,总认为中国5000年只有农耕文明一种钱币文化,不懂得货币是经济实践的产物。老喜欢以农耕文明的钱币文化为标准,衡量游牧、渔猎等文明的钱币文化。稍有差异,就认为人家离经叛道,不予承认。其三,这些砖家他们根本不懂金银钱和经济的关系和所谓“厌胜钱”的定义。对辽契丹新发掘的历史更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21世纪了,他们的的屁股虽己进了新时代,脑袋却还停留在二十、甚至十九世纪。

有位自称契丹文字的首席学术权威2012124日(农历正月初二),竟对中央电视台第2套《一锤定音》的几位钱币专家(其中包括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钱币鉴组组长)发难,指责他们不辨真假,公开拍卖假钱。他把现场的四枚鎏金辽钱:汉字“千秋万岁”、大辽神册神册通宝和契丹大字天朝万顺,统统称为“金钱”。并连连大放厥词。说:[辽太祖(太祖之“辽”从何而来?为什么不称“契丹太祖”?)时候的国号为契丹(太祖907年称帝时就已改国号为‘大中央辽契丹国’,这已有大量出土文物证实。刘本人也承认辽契丹是‘双国号’。),神册为辽太祖的年号(916—921年)。辽太宗于会同元年(938年)才改国号为大辽(自己到处说辽契丹是“双国号”,这时突然不承认了。)国号大辽与年号神册根本不配套(既然是“双国号”,有啥不配套?)通宝是流通货币,金子做的大钱只能是压胜钱,不可能是通宝(黄金不能作流通钱?这是谁家的钱币学?先秦就有楚“郢爰”金钱行于世。秦汉都有黄金上币进行流通。中亚西亚各国从来流通的就是金银币。)。目前契丹大字天朝万顺钱一律是照辽上京博物馆的藏品仿制(更是信口雌黄,仿制能仿出八等金银铜铁各质钱?)。所以拍会上的所有拍品均是赝品(前提错,所以结论肯定错)。]并嘲讽鉴定专家和拍走金钱者:“我觉得坐在上面的所谓钱币专家均未辨出真假。用105万拍走者如同安思远(著名收藏家,他购藏的一幅金帛画被这位权威鉴定为赝品)一样,是在玩自己不懂得东西(事实证明,其实不懂装懂的正是这位老兄),所以上当。”

就这般不堪钱币知识历史知识的人竟敢到处鉴定契丹文物?这不是公开滥杀无辜随意犯罪吗?然而,这就是当下中国的现实,一批和这位权威一样水平的所谓专家、学者、教授把持着各重要学术部门的话语权,拿着上世纪趸来的老掉牙的破烂零碎,肆无忌惮地践踏老祖宗几千年留下的文物,把他们没见过、不懂的、甚至他们认为不可能产生的所有文物统统污蔑为假货、赝品、垃圾,其中以辽契丹为代表的北方民族文物遭受的贬损迫害尤甚。

面对近三十年文物界这种怪现状怎么办?文物界不相信眼泪,埋怨,气愤无助于事;赌气、骂仗更于事无补,唯一正确的途径是不断地以无可辩驳、勿庸置疑的文物实物和事实,让文物自己说话,让真实的史实说话,揭穿这些所谓权威、专家在学术领域的无知荒谬,剥下他们唬人的画皮,还他们真正的学术骗子嘴脸,让收藏界、历史界、文物界、考古界、文字界的所有朋友认清这些人给中华文明造成的损害和罪孽,自觉地和这些学术骗子,文化流氓划请界限,不断扩大客观科学对待历史文物的统一战线,日积月累,相信文物收藏界的春天定会冲破重重雾霾尽快到来。

笔者不揣浅陋,以重病之身编撰《中外钱币史空前绝后唯一一批辽契丹锤锻手雕金钱考释图说》一书,目的就在于唤起民众,为揭穿社科界攻击污蔑中华文物特别北方民族文物的各种肖小的罪恶,提供一份可靠的证据。为正本清源,还契丹文明以历史应有的地位贡献些微绵薄之力。由于身体所限,无力查询更多资料,难以广征博引,故错漏再所难免,望各界阅读此书的朋友及时指正。

                        20161026日于京东沉疴康复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