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eiyuanbo448
peiyuanbo44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55,981
  • 关注人气:1,3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辽契丹金钱“兹册封号”契丹文钱文谈契丹文文物铭文译释的俚俗化特点

(2020-05-18 17:15:10)
标签:

辽契丹

金钱

钱文

译释

俚俗化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从辽契丹金钱“兹册封号”契丹文钱文谈契丹文文物铭文译释的俚俗化特点从辽契丹金钱“兹册封号”契丹文钱文谈契丹文文物铭文译释的俚俗化特点


从辽契丹金钱“兹册封号”契丹文钱文谈契丹文文物铭文译释的俚俗化特点

 近日,在本人待译契丹文资料库中,偶然翻出一枚契丹文金钱。钱径约40毫米,是一枚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辽契丹文折十型金钱(见图12、)。吸引我的不是它的材质和形制,而是它那土得掉渣的契丹文四字钱文:“兹册封号”(顺读。上下右左读序。白话即是“现在开始册封名号”。)完全口语,没有任何修饰。几使译者怀疑译文是否正确。要知道在辽代能用金钱记录册封议式,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皇太子四人而已。然而,至尊之人册封用口语大白话纪录,在辽契丹确是事实。这正是当前契丹文译释研究中,体制内专家与民间学者在契丹文文物铭文译释上斗争的焦点。体制内专家扬言和墓志铭契丹文不一样的契丹文文物一律是伪品。而民间学者坚持认为世俗的契丹文物铭文是世俗的人们普遍接受的真正的契丹文。墓志铭契丹文仅是契丹文的一种文体,用它衡量所有契丹文,必定使契丹文字研究走进死胡同。

辽代契丹文字研究,从1922年比利时传教士凯尔温发现四块契丹文墓志铭,至今已近百年。百年来,经世界各国研究学者的共同努力,已出土确真的近40方契丹大小字石刻碑铭,主要内容基本已得到破解(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件墓志铭被一字不差地破译解读。)整理出378个契丹小字原字和4167个契丹小字词汇。成绩不可谓不大。但从投入产出之比来说,又不得不道声惭愧。因为与历史上契丹七岁孩童即熟练掌握契丹大小字,金国一位大将装病一个月就学会契丹大小字的事例相比,共和国的精英们耗时七十余年,花费公帑上亿,只识得几百个原字(组词的部件)和一些字词。至今没完整破泽一篇契丹文章,编写出一本契汉文对译手册。确实颜面不彰,无以自诩。

共和国的精英们这是怎么了?一言以蔽之曰:他们钻进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契丹文墓志铭迷宫,迷失了研究契丹文的正确方向——破译并以事实揭示,契丹世俗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军事,文化,科技,民俗等等方面的真相,还原一个真实的辽契丹国。

墓志铭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八股(固定格式)性质的礼仪制度下的悼念性文体。一般由志与铭两个部分组成。志是用散文记叙死者姓名、字号、籍贯、官级、功德事迹的。铭是用韵文概括志的全文,并对死者致以悼念、安慰、褒扬之情,是委婉抒情的。志就是死者的一份个人的历史档案(当然不一定完全真实。内中既有为尊者讳成分,亦有春秋曲笔内容),故用以补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足时要慎重斟酌。它是墓志断代的确证。

曾巩说:“夫铭志之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就是说墓志铭只说好不说恶,只说奉承溢美之辞,不说丑恶阴暗之实。说到底就是一种脱离世俗社会、不食人间烟火的、只为少数贵族服务的“虚伪文体”。

这种文体虽对补改个人史,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足有所裨益,但也极其有限。把契丹文研究仅仅禁锢在墓志铭中,岂不是忘了初心,忘了目标,本末倒置,犯了方向性错误?研究契丹文摹志铭,只是为了通过它了解、熟悉、掌握契丹太大小字这种能破译契丹文文物的工具而已。研究破译契丹文墓志铭,只是契丹文研究的阶段性目标,终极目标是通过掌握的契丹文破译工具,破译所有契丹文文物并以事实揭示,契丹世俗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军事,文化,科技,民俗等等方面的真相,还原一个真实的辽契丹国。

当前的形势是契丹文墓志铭研究步入了死胡同,用它的成果衡量破译其它契丹文文物,都觉得力不从心格格不入。他们不从墓志铭契丹文的特异性检查,反诬世俗契丹文的方便使用特点是假赝。结果造成契丹文研究专家与广大契丹文文物收藏家,体制外民间契丹文研究学者的严童对立。给我国的契丹文研究和契丹文文物研究都带来极大损失。责任当然在于体制内的部分专家。他们不了解墓志铭契丹文与世俗契丹文的差异,一味地用墓志铭契丹文的辨字法,用字法,语法,修辞法去要求衡量世俗契丹文。结果,自然是对立越来越严重。

解决方法只有一个,即体制内专家去认真学习体会《辽史·国语解》里“辽之初兴,与奚、室韦密迩,土俗言语大概近俚。至太祖、太宗,奄有朔方,其治虽叁用汉法,而先世奇首、遥辇之制尚多存者。子孙相继,亦遵守而不易。故史之所载,官制、宫卫、部族、地理,率以国语为之称号。不有注释以辨之,则世何从而知,後何从而考哉。今即本史叁互研究,撰次辽国语解以附其後,庶几读者无龃龉之患云。段话,看看世俗契丹文土俗近俚的特点与墓志铭契丹文“虚伪文体”的差别,从而体验土俗近俚世俗契丹文文物译释的妙趣。舍此别无它途。信不信由你!

                    泉痴山人裴元博2020.5.18日于京东沉疴康复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